2025年11月5日刊| 总第4141期
双十一档爱奇艺《天地剑心》登顶;云合热度4日TOP1、市占率12.3%、评级S+;猫眼热度总榜连续3日TOP1;豆瓣书影音榜、电视剧榜TOP1,爱奇艺站内热度突破9000,微博、抖音、小红书相关热词霸榜……
“国产剧能不能参考这个剧的镜头质感和画面的细腻程度啊!”
“绝了!12集名场面给我哭蒙了。”
“特别特别好!持续追更中。”
“成毅把王权富贵的迷茫和坚定演得层次分明,从兵人到执剑者的转变太有说服力。”
剧如其名。近日,中国首部古代超级英雄剧《天地剑心》就像一把利剑,击中了市场的嗨点。
而且,不仅热度与口碑双丰收,《天地剑心》还连续获得多家媒体的肯定。
新华社点评该剧动人诠释爱与力量,引发追剧热,并以青春化表达谱写了青年觉醒启示录;《光明日报》认为该剧将东方写意美学与江湖武侠故事深度融合;《环球时报》则表示,《天地剑心》体现了中国古装超级英雄的信念淬炼与价值温度。
媒体与观众齐齐认可,足以证明剧集的剑气强劲。而这剑气,无疑与导演杜林的把控息息相关。
从呈现看,杜林对于东方美学的浸透式探索,产生了 “在魂在骨亦在皮”的效果。
之于魂,故事以王权富贵(成毅 饰)的个人成长为轴,围绕他对自我和世界的关系,诠释了“天人合一”的道家宇宙观。
之于骨,《天地剑心》通过王权富贵与爱人清瞳(李一桐 饰)、父亲王权弘业(张智尧 饰)的牵绊,以及在寻道过程里遇到的各种试炼,钩织了富有东方想象力的戏剧张力。
之于皮,主创在动作、场景、服化道和特效等制作维度倾注匠心,保证了作品的视听品质。尤其是唐代织法、瓯绣等非遗工艺的运用,以及机械臂和4K技术的辅助,软硬兼备。在细节实操上,结合传统技法与新兴科技,贯彻了东方文化“刚柔并济”的精神。
就此,我们和剧集的导演杜林深入交流,邀其以具体情节为例,就东方美学的挖掘、解构和整合,进行了解读。
从接触到深入,导演杜林在狐妖系列作品中慢慢走出了自己的创作路。经过在《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参与少部分拍摄;随后在《淮水竹亭》逐渐承担起更多执导工作;再到《天地剑心》迎来了首次从策划初期即参与其中的创作机会,他的创作成长弧度清晰可见。
这在某种意义上,与王权富贵修道修心的历程一脉相承。
戏里,王权富贵不断成长,达成了“压抑-爆发-升华”的人物弧光;戏外,导演杜林持续耕耘,走出了“发现-尝试-坚定”的创作路径。
而从其精研剧集的历程来看,严谨、认真和尊重,正是他的“剑心”。
铸剑魂
“我们对‘剑心’的定义源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哲学,将‘剑’视为道的载体,将‘心’作为修为的根本。”
杜林认为,主题立意的升维和人物弧光的深化,是剧集诠释东方美学的核心落点。
前者体现在哲学思辨,横向提升了叙事广度。
“主题上,从最初聚焦人妖恋的情感叙事,升维至苍生道的宏大命题,明确探讨‘何为正道’‘种族共生’,将视野从个体情感扩展到‘天下众生’的伦理思考,让故事跳出了题材局限。”
这里有三个情节较为典型,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折射出故事格局。
其一是失明时的陪伴与世界重构:
王权富贵失明后,清瞳没有离开,反而用丝线织成丝带系在他腕间,拉着他坐上马车去感受天地,让他感受万物的生机。这种对世界的全新认知,为他后续理解 “苍生道” 埋下了重要伏笔。
其二是万箭穿心的决裂与觉醒:
面对家族派出的千柄长剑,王权富贵没有选择遵循 “斩妖除魔” 的家训,而是紧紧护住清瞳。这个选择不仅打破了人妖对立的偏见,更让他开始思考:区分善恶的,究竟是种族身份,还是生灵本身的行为?这种思考,正是他从关注个人情感走向关注苍生平等的起点。
人物弧光则体现在人格成长和情感表达,纵向延伸了人性厚度,同时具备当下的普遍共情点,令人更有代入感。
首先是主角王权富贵的成长,他从 “被动反抗的工具人” 变为 “主动觉醒的守护者”,是《道德经》“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的具象化表达。
以万枯阵的设计为例,它的悲剧性与破坏性,让王权富贵的悲悯情怀从个体延伸至众生,推动了王权富贵从 “道门兵人” 向 “人妖共存” 的转变,完成了理念的成长与升华。
“从质疑‘斩妖使命’到主动直面家族,面对万箭齐发,王权富贵的成长并非受外力推动的,而是 “剑心” 觉醒后的必然选择。”杜林说道。
这种成长历程显然具有普遍意义,大多数人的成长均是从被动接受信息,到广泛尝试与探索,然后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和适合做什么,继而找到和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是亲密关系的刻画,王权弘业和王权富贵有着“中国式父子”的典型特点。
王权弘业深爱王权富贵,深沉且隐忍。可他选择了以最无情的方式去表达最深刻的爱。一方面是自己克制,另一方面也希望王权富贵无情无欲,以避免他重蹈自己的覆辙。
在具体呈现上,杜林用一个王权富贵看向父亲背影的镜头,以无台词亦无声音的高级方式,让王权富贵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当然,主题与人物的鲜活诠释,离不开演员的用心演绎,以及导演与演员在镜头调度、表演呈现上的深度共鸣与共创。
在视听语言层面,导演将其视为“讲故事的第二语言”,所有设计均服务于“剑”与“心”的共生主题。
开拍前,他会与演员逐句研读剧本,结合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深度拆解情绪层次。在演员调度方面,也充分达成“挖情绪”而非“演情绪”的共识,细微到一个眼神、一次呼吸都耐心调整。比如,主角握剑觉醒戏份,镜头从颤抖指尖移至眼底光芒,在最终呈现上让观众“亲历”觉醒过程。
淬剑锋
落点之上,如何用视听语言呈现,是剧集创作的另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剧集品质的衡量线。
在这方面,网友更是直接给予了《天地剑心》很高的评价:
“实景与特效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才是大制作该有的水准。”
“整体质感很高级,光影、镜头、配乐结合到位,看得超级爽。”
“剧里的这打戏真的太赞了,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每个人的招式都干净利落,力度也恰到好处。”
类似的留言在社交平台上比比皆是。而问及相关设计思路,杜林主要从动作戏和视觉传达上进行了分享。
动作戏方面,主创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配合特效运用,让其完全服务于主角的成长。
“若走写拳拳到肉的写实武侠风,无法展现 ‘王权剑意’的奇幻内核。而若过度依赖特效,将画面做得过于绚烂,又会丢失武侠的力道与信念感。”
对此,基于东方哲学阴阳平衡的方法论,杜林将传统武学中“刚中带柔,以柔克刚”的思维做了可视化处理,使其兼具凌厉感和韵律美。
以雪地舞剑为例,漫天雪景透出纯粹的浪漫和柔美,配合黑色建筑、快节奏的剑花和慢节奏的身法,视觉上主次鲜明,以白衬黑,以缓衬急,两极感分明,各有风采。
再以王权富贵的心境转变为例,前期对应“兵人”的身份,招势更注重技巧,偏凌厉和机械感;后期在剑心觉醒之后,融入 “白鹤展翅” 般的韵律美。同时,剑气也从冰冷金色流光变为含情感的神火形态,展示了他的心性变化。
视觉传达方面,同样追求一切服务于人物和剧情,在此基础上,同步赋能艺术美感。
先说服化道,王权富贵的银甲战袍厚重坚硬,象征家族赋予的 “责任枷锁”。而清瞳的纱质衣裙则轻盈柔软,缀有蛛网暗纹,暗示其 “卑微却坚韧” 的血脉。
颜色上,两个人在初期的颜色为淡色调,象征人格成长在起步阶段,后期多为浓色调,说明人格的丰富性。
“所有视觉符号都是角色成长的 ‘外化语言’,不能本末倒置。比如王权富贵的成长线是 ‘从工具人到守护者’,我们先明确他需要两个核心表达:一是不受世俗污染的纯粹,二是超越视觉的内心觉醒,由此在蒙眼的名场面上,才选定白衣与蒙眼的方式,表现‘以心御剑’,让造型直接服务于 ‘剑心’ 的修炼轨迹。”
再说非遗元素的运用,杜林会先确保非遗技艺的工艺真实性,比如瓯绣的斜侧针法、平针技法都严格遵循传统,苗族錾刻的纹路符合其文化寓意,但所有细节都必须指向角色特质或成长轨迹,拒绝 “为非遗而非遗”。最精准的例子是清瞳织就的 “淮水竹亭” 瓯绣。
以及在工艺上,他们借鉴《千里江山图》的青绿渐变技法,确保绣品的美学质感;从叙事上,这幅用蛛丝织就的绣品,是王权富贵 “被禁锢人生中看到的唯一美好与自由”。
“它起初是二人情感的纽带,最终成为王权富贵质疑‘人妖对立’、觉醒 ‘守护之心’的关键触发点。非遗技艺在这里不仅是视觉元素,更是角色心境从 ‘绝望’到‘希冀’的载体。”
最后,杜林亦谈到,关于仙侠剧的突破与探索。
他首先认同, “仙侠剧的核心不止是视觉奇观”。视觉奇观只是敲门砖,能让观众快速进入世界观,但真正留住观众的,是东方美学的魂和人物情感的根。
至于仙侠剧的创新,在他看来,要故事和技术两端发力。
故事上,要跳出常见的套路,去挖掘更贴近当下观众的价值观,比如《天地剑心》里,主角的成长线是 “从想证明自己,到理解‘守护’不是独占,而是成全”。
这种 “自我和解” 的主题,更能打动现在的年轻观众。
技术上,特效要服务剧情,而不是 “炫技”,剧中刻画主角和反派的 “剑心对决”,用特效呈现两人 “意念化剑” 的碰撞,每一道剑光的颜色、轨迹,都对应他们的情绪变化,特效也就成了 “剧情的延伸”。
简而言之,杜林借道家哲学铸剑魂,用专业化的镜头调度、与演员的悉心沟通、虚实结合的动作戏、服务角色的服化道及非遗元素淬剑锋,使得剧本得以高品质影像化。让《天地剑心》神剑出鞘,释放出了东方美学独特 “剑气”。
【文/徐小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