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人文学院阮晨晖教授 ——阮教授任伯克利客座教授,推动跨学科音乐对话

admin2025-10-28  4

中国内地词曲唱作人、西南交大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阮晨晖女士,近期受 聘为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她围绕“音乐创作的跨学科表达——文 学、心理学与哲学的融合路径”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在中美音乐交流与创作 实践中的经验,与学院师生进行了富有深度的学术交流,为该校注入了来自 东方的艺术理念与跨学科方法论。

阮教授长期致力于在流行音乐创作中融入文学、心理学、哲学等人文要 素,其跨越创作、舞台表演与文化推广的综合实践路径,与伯克利音乐学院 所推崇的“跨文化、跨学科融合”教育理念高度一致。此次聘任旨在促进中 美音乐教育之间的互动协作,为学生提供兼具人文内涵与全球视野的艺术指 导。根据安排,她将在流行音乐创作、跨学科学术研究等方向参与教学,具 体包括主持大师课程、指导跨媒介创作项目等教学任务。

她系统回顾了从学生时代获奖至今的创作历程,重点分享了如何将文学 文本转化为音乐意象,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剖析情感机制,以及怎样以哲学 思维拓展音乐表达的形而上维度。她强调,“具有生命力的音乐,既是人文 思想的载体,也是跨越文化边界的媒介——创作者需要从文学中获取表达的 深度,从心理学中理解情感的共通结构,并以哲学视野提升作品的精神层次”。 在探讨跨学科创作方法时,她通过“意象与旋律的现代性对话”“情感层级 理论与歌曲叙事设计”“复调织体对存在哲学中时间命题的表现”等案例,

分析了文学象征、心理机制与哲学思考在音乐中的融合方式,指出“跨学科 创作的关键在于发现不同领域与音乐语言之间的逻辑关联,使思想能够通过 声音自然流露”。

在与声乐教师 Felicia Gavilanes 等伯克利学者就“数字时代中音乐人如何 坚守人文内核”展开的讨论中,阮教授谈到,尽管网络技术改变了音乐的传 播方式,但创作者仍需回归人文传统——从文学经典中寻找具有永恒意义的 符号,利用心理学方法捕捉人类共同情感,并以哲学反思赋予作品更深层次 的精神内涵,才能使音乐在快速消费的环境中持续发挥文化影响力。她结合

自己基于社会心理研究的集体情感音乐表达等经验,鼓励年轻音乐人“在探 索技术可能性的同时,不断深化人文修养,使音乐不仅具备形式上的美感, 更承载思想的深度” ,这一理念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积极回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61653069a190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