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八套的《依依向北风》可太火了,但我身边追剧的朋友都在吐槽同一个名字:张可盈。 这姑娘是张凯丽的女儿,在剧里演个知青,结果你猜怎么着? 她顶着一脸现代网红妆就下乡了! 玫红色眼影、假睫毛、细眉毛,皮肤白得反光,站在一群灰头土脸的知青里,活像从美容院直接空降到黄土坡。
更绝的是她的演技。 一场发现姐姐和心上人相好的戏,她靠着墙仰头流泪,嘴巴张得能塞鸡蛋,观众看得脚趾抠地。 弹幕里全是“看见她就烦”“演技配不上资源”。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翻车了,六年前《老酒馆》里她演流浪儿就描眉画眼,六年过去,愣是一点没改。
说实话,观众不是针对星二代,是实在受不了德不配位。 你看同剧的菅纫姿,眼神里都是戏,演二十年跨度轻轻松松。 张可盈呢? 中戏毕业、北京人艺在职,资源好到让人眼红,可演技还停留在“五官乱飞”的阶段。 这回连她妈张凯丽的面子都快撑不住了……
《依依向北风》讲的是70年代知青的故事,本来题材挺扎实的。 菅纫姿和鲁诺这些主演演技在线,把下乡青年的苦和韧劲演得挺真实。 可张可盈演的曲芳菲一登场,画风就突变了。 观众截屏放大她的脸,一项项挑刺:眉毛描得比尺子还直,口红饱和度堪比网红直播,皮肤白嫩得和周围风吹日晒的群演形成惨烈对比。 网友辣评:“这是下乡劳动还是拍时尚大片? ”
其实不光是张可盈的问题,这部剧的选角整体都有点离谱。 知青设定都是十七八岁的小年轻,可演员们一个个三十多岁,演起少年少女来违和感爆棚。 其他女演员的妆容也偏浓,只是没张可盈那么扎眼。 但谁让她是星二代呢? 焦点自然全在她身上了。
张可盈的表演被观众吐槽“像在背课文”。 她和菅纫姿演姐妹争执时,菅纫姿的眼泪是慢慢红的,她却突然就眼眶湿了,情绪跳跃得太快,让人出戏。
和铁政饰演的知青对戏时,对方说话时会自然点头、眼神互动,她却常常等对方说完才反应,眼神偶尔飘向镜头外,显得很游离。 年代剧最讲究生活质感,老戏骨们连走路姿势都带着时代的烙印,但张可盈的台词念得毫无烟火气,肢体语言完全是都市女孩的调调。
这姑娘可不是第一次在年代剧里翻车了。 2019年《老酒馆》里,她演的小棉袄就因妆容太现代被狂嘲。 那时候观众就发现,这个年轻演员似乎还没找到贴合年代角色的状态。 六年过去了,问题还是一模一样,难怪网友怒其不争。
张可盈的履历其实挺光鲜的: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现在还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 她第一次高考考了577分,被中戏、上戏、上音和港艺“四校联录”,后来以文化课第一名成绩考入中戏,毕业后又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人艺。 这么硬的履历,却撑不起一个知青角色,真是让人唏嘘。
她也不是完全没有闪光点。 片尾曲《亲爱的》是她唱的,嗓音获得一些认可。 剧中偶尔有温柔戏份,她也能勉强接住。 在话剧《悲惨世界》中的舞台表现还获过好评。 2022年《幸福到万家》的何幸运一角,让她提名金鹰奖最佳女配角。 但这些零星的亮点,和她在《依依向北风》里的灾难表现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娱乐圈的星二代扎堆扑街的案例不少。 陈宝国的儿子陈月末,演啥都瞪眼,被嘲“表情包输出机”。 张光北的女儿张思乐在《觉醒年代》里演大家闺秀,被指气质不符演技浮夸。 就连姚安娜在《猎冰》中的“吃鸡式追捕”也被批德不配位。 观众不是讨厌星二代,是讨厌德不配位还硬占资源。
《依依向北风》剧组本身也有问题。 演员平均年龄偏大,演十七八岁知青明显违和。 其他女演员的妆也偏浓,整体年代感薄弱。 但张可盈的问题最突出,成了众矢之的。 弹幕和评论区几乎一边倒差评,“看见她就烦”“演技配不上资源”的声浪高涨。 甚至有人迁怒到选角:“制片方是不是只看中她妈是张凯丽? ”
张凯丽为了捧红这个女儿下了不少“血本”。 但无奈张可盈“不争气”。 不仅女儿演技备受质疑,就连老妈张凯丽自己的表演水准也在下滑。 有观众毫不客气地指出,张凯丽后来演戏“太夸张”。 回望张凯丽辉煌的过去,她是公认的“老戏骨”,也是国话院一级演员。
她曾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吴惠芬,凭借“凯丽式微笑”和“吴老师式金句”走红网络。 2022年,她在《人世间》中饰演的曲秀贞,演技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肯定。 但近几年的作品,她演技明显后退了不少。
张可盈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也引发过争议。 在今年7月的音乐综艺《让我来唱》中,她因抱怨住宿条件差、在导师互选环节表现不佳,被蔡国庆当场怒斥。 节目中,她先是选择了胡彦斌,被拒绝后才对郝蕾示意,被网友批评“把郝蕾当备胎”。 后来她在直播时回应此事,自嘲了一番,又引起了网友吐槽。
《依依向北风》这部剧其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剧中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的知青生活,土坯房里的煤油灯、补丁摞补丁的旧棉袄、集体劳动时的工分本,这些细节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觉得“很真实”。
剧情上,它没有只讲爱情纠葛,还融入了返城、高考、改革开放等时代节点。 比如知青们围在一起听高考恢复消息时的激动,让观众感受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起伏。 但选角争议也成了剧集的“减分项”。
娱乐圈的现状是,年轻演员需要时间积累经验。 张可盈作为新生代演员,正处于成长阶段。 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过早下定论并不公平。 但问题是,观众有没有义务为星二代的成长买单? 当普通演员为一个小角色奔波时,星二代却能轻松获得重要戏份,表现却无法让人信服。
星二代扎堆出道的背后,是娱乐产业生态的系统性矛盾。 培养星二代既能节省片酬,又能打造家族IP。 数据显示,2025年新出道艺人中星二代占比同比上涨40%,资本操控下的“世袭制”已形成产业链。 公众对星二代的反感,实则是对“职业世袭”的恐惧。 当普通考生为北电、中戏名额日夜奋战时,“星二代”已通过父母人脉获得试镜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星二代并非原罪。 葛优、王骁等“戏骨二代”用演技撕掉标签,证明实力才是终极通行证。 陈佩斯继承父亲喜剧天赋、窦靖童以20年沉淀扭转“王菲女儿”前缀,均印证了“戏比天大”的行业铁律。 就连姚安娜现如今已经通过小角色慢慢磨练演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那么问题来了:当资本强推的星二代一次次用尴尬演技挑战观众底线时,我们是该继续宽容等待他们“成长”,还是直接用遥控器投票? 《依依向北风》的争议终会过去,但“关系户”演员与观众容忍度之间的拉锯战,恐怕只会越来越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