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去电影节看经典老片?

admin2025-10-16  1

今年9月,各个规模的影展活动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在大银幕上散发出相同的影像魅力。各个展映片单中都不乏国内外经典老片的身影,我们为什么要在电影展上重温老片?9月14-19日在浙江嘉兴举办的吴天明青年电影展或许给出了一些答案。

影展整体以“首作”作为核心命题,主题展映作为重磅板块之一,老片占比极高,从大众熟知的《旺角卡门》,到影迷“入门款”《四百击》,再到相对冷门的《可怜的母牛》,还包括《假凤虚凰》《没有航标的河流》等国片经典之作。同时,近20场的映后活动邀请到多位海内外电影学者与一线从业者,为现场观众带来极具专业性的影片解读。

开幕影片《黑炮事件》为整个活动定下基调。本片是导演黄建新的首部长片作品,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讽刺和批判,视听美学的先锋性和表达方式的突破性使其在80年代一经上映就引起巨大轰动。影片在当下无疑丰富了观众对80年代国产电影的认知,但对青年创作者而言,重要的不仅是看到了什么,更是从中得到了什么。

《黑炮事件》剧照

在本场映后嘉宾皇甫宜川看来,《黑炮事件》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将类型结构和作者表达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最终呈现出多样的主题,“影片先以悬疑片的形式把观众带入进来,然后解构类型,用非常视觉化的方式把观众引向他(黄建新)对当时社会生态的某种观察,但结尾并没有给出定论,而是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因此,当我们今天再次回看这部影片时,既能看到时代的痕迹,也能看到时代的发展。

此外,皇甫宜川多次提及,青年导演要重视首部作品中的表达和风格,不要一味模仿经典,(个人表达)要和时代相结合,才能够跟观众产生情感交流。但也要注意,既不要一味陷入类型,也不要沉溺在个人表达里”。本场映后活动主持沙丹也表示,电影没有“应该什么样”,他提到,“罗西里尼早期的《爱情》和后来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完全不一样,电影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深入到生活当中去,才能实现百花齐放”。

风格化、表达欲、时代感、在地性,是导演首作的核心,也是子单元“大师首作”所含影片的共同之处。

·洛奇的首作《可怜的母牛》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为现实题材提供了可参考的表达路径;新浪潮开端之作《四百击》借导演特吕弗的个人经历,呈现出具有普遍性的主题;罗伊·安德森在首作《瑞典爱情故事》中的表达同样具有穿越时代的普遍性,此外还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

塔可夫斯基在首作《伊万的童年》中对时间、空间、梦境的呈现方式,成为他后续作品的核心特征,影片对反战题材和文学改编同样具有启发意义;阿内·拉鲁在1973年制作的动画电影《原始星球》,在内核、形式、想象力等方面至今仍在启迪着科幻电影创作……9部风格迥异的作品共同为青年导演提供了不同方向的创作参照。

展映活动现场(左右)

此外,本届吴天明电影展展映单元选择的国产老片也极具启发。《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假凤虚凰》三部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影片常看常新。

《太太万岁》兼具正剧的深度和喜剧的张力,导演桑弧的喜剧观——不怕巧合,不回避误会,但必须合理化——也适用于当下的喜剧创作。同样由他执导的《哀乐中年》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依靠情绪推动叙事,影片对市民文化和人间情感的表达当下看来毫不过时。黄佐临导演的《假凤虚凰》以喜剧形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片尾的谢幕镜头则呈现出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通过形式上的“虚”和“假”呼应故事内核。

在没有电影学院的年代,这些杰出的电影人们靠大量观影进行学习,再通过片场实践逐渐掌握叙事技巧,将彼时好莱坞的叙事节奏与中国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完美融合。

无论是作为创作者,还是作为影迷观众,都可以通过观看国内外经典作品拓展自己的边界,正如《旺角卡门》映后嘉宾赛人、沙丹所言,“观影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把影片当作个人故事的投射,不在于从角色身上寻找自我的投影,而在于通过电影进入一个陌生世界,然后让陌生逐渐变得熟悉,再从熟悉中提炼出更深刻的体会。”

最后,从创作背景来看,本届吴天明青年电影展也让我们看到老一辈电影人对新人创作者的充分包容和倾力帮助,以“经典重现”为题展映的两部影片《没有航标的河流》《一个和八个》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前者由吴天明执导,将个人命运、情感、普通人的遭遇和历史勾连在一起,虽然不是首作,但影片确立了吴天明导演的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吴天明和彼时由他掌舵的西安电影制片厂为第五代电影人的挖掘和培养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不仅在艺术上指导,在资金和精神上也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没有吴天明导演,就没有后来的《黄土地》《红高粱》《盗马贼》《黑炮事件》等第五代导演的经典之作。而张军钊的长片首作《一个和八个》,正是吴天明发掘第五代导演的契机。

导演吴天明

回顾本届吴天明电影展展映单元,古今中外佳作齐聚一堂,星空放映让电影走进生活,映后交流活动深入浅出。一方面为影迷观众带来多样化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旨在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可借鉴的创作路径和突破桎梏的多重启发。对于更加成熟的从业者来说,以开放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看待青年影人、托举青年影人,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责任。

期待明年与更多青年影人、影迷观众、从业者再聚嘉兴,在经典与新作、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中走向新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60587496a178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