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观众搞抽象,就是跟票房过不去

admin2025-10-08  4

2025年10月8日刊| 总第4113期

看了国庆档平分秋色的市场格局,突然让人无限怀念春节档那种赢家通吃、残酷而高效的“二八现象”。

当市场缺少一两部能一锤定音、碾压式收割票房的头部大片时,整个档期都会陷入罕见的迷茫。

影城经理不会排片了。

济南百丽宫影院总经理董文欣发文说,“以前国庆节一般到了10月4日排片就基本固定了,但今年因为《震耳欲聋》中途上映,再加上没有绝对的头部电影......奇奇怪怪的,每天都不一样。大家隔天的排片都不敢出,到了前一天才放开。”

观众同样陷入了选择困境,缺乏口碑与票房双双爆棚的影片指引,面对十余部电影,购票决策变得前所未有地艰难。

截至发稿前,国庆档新片的成绩是这样的:《志愿军:浴血和平》(4.65亿)、《刺杀小说家2》(2.84亿)、《浪浪人生》(2.28亿)、《震耳欲聋》(1.65亿)、《三国的星空 第一部》(7140万)、《风林火山》(6947.7万)、《毕正明的证明》(4921.9万)、《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4687.9万)。

事实上,决定性的差距早在假期前三天就已奠定。

从10月4日开始,《志愿军:浴血和平》《震耳欲聋》《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的日票房差距持续收窄,它们与旧片《731》共同组成了“国庆五虎”,呈现出均匀分配的态势

到了10月7日,彼此之间的日票房差距已微乎其微。

没有主创再公开卖惨求排片,多部影片构成了“排排坐,分果果”的温和局面——看似均衡,但失去了引爆市场的爆点,最终只能共同面对一个不温不火的市场结局。

冗长

在全球范围内,电影越来越长都不是新鲜话题,这本不必然成为票房表现的致命伤,毕竟有《哪吒之魔童闹海》《流浪地球》等影片虽时长较长,但仍获市场认可。

然而,当影片整体卖相平平、观众兴趣本就不高时,片长便成为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

谁愿意轻易投入两个多小时观看一部吸引力有限的作品?若算上往返影院的时间,观众付出的将是超过三小时的时间成本。

今年国庆档新片的时长分布是这样的:《志愿军:浴血和平》(143分钟)、《刺杀小说家2》(134分钟)、《浪浪人生》(123分钟)、《震耳欲聋》(125分钟)、《三国的星空 第一部》(122分钟)、《风林火山》(125分钟)、《毕正明的证明》(124分钟)。

倘若片长能换来等值甚至超值的观影体验,观众自会买单。问题在于,当影片品质不足以支撑其长度时,每一分钟都可能自曝短板。

《志愿军:浴血和平》是全系列唯一从女性视角展开的一部,宋佳与张子枫饰演的翻译角色本可成为亮点。

然而在谈判戏中,因字幕与翻译内容高度重复,角色功能被严重削弱:观众已通过字幕理解对白,却仍被迫观看翻译转述的特写。多场翻译戏即便删除也不影响叙事,却为强调翻译作用而被保留,导致节奏失衡。

其实,翻译角色的价值完全可通过更具张力的情节展现:

例如,片中一夜翻译六千页文件的高光时刻就可浓墨重彩表现,或是在谈判中监督对方翻译、防止曲解原意等专业表现,甚至可借鉴现实中那些网红翻译们“诗句转译”“比喻本地化”等经典案例,多维度塑造人物,而非堆砌无效镜头。

《刺杀小说家2》的故事飞扬,但故事的神秘感在中段就已荡然无存,后半程只剩下开脑洞和整活儿,以及赤发鬼(邓超 饰)和兄弟姐妹的爱恨情仇。

但观众真的在意赤发鬼内心的苦楚和悲情吗?

观众代入的是那些在赤发鬼治下沦为牛马、成批死去的百姓啊,而不是“劝赤发鬼回头是岸”的深情戏码。路空文(董子健 饰)在小说世界把手机都玩没电了,真的不是对剧情冗余的自我吐槽?

即便是口碑最好的《震耳欲聋》,也时常让人走神。

李淇(檀健次 饰)的父亲真就只出来露个脸;另一位正义律师汤宇轩(王戈 饰)真就只是李淇内心公平正义的化身,至于他在团队中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苦学法律、精进手语的细节刻画,也未在关键情节中引爆,导致前期铺垫最终成了“哑炮”。

能打动人的150分钟叫史诗,留不住人的120分钟已是冗长。电影可以拍得长,但决不能拍得“长而空”。剧作打磨、节奏掌控与叙事效率,才是决定观众是否愿意付出时间的关键。尤其在观众已被短视频惯出“短平快”的消费偏好后,电影更应该爱惜每一秒。

抽象

国庆档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抽象”。

这种抽象渗透在市场选择、影片命名与内容表达等多个层面,让电影与观众之间的沟通稍显困难。

市场的抽象,首先体现在预期与结果的背离。

节日前就有人调侃,虽上映影片充足,但卖相不佳,即便有两部重工业电影坐镇,可《志愿军:浴血和平》面临题材审美疲劳,《刺杀小说家》已无原著基础,叙事令人担忧,所以已经上映半个月的《731》恐成最大黑马。

当时只觉是笑谈,不曾想《731》在国庆首日便以10.1%的排片斩获6012万票房,位居第三,更以32.9%的上座率碾压了一众新片。

市场是势利的,不管新片旧片,能卖座就是好片。10月2日,《731》的排片占比升至19.9%并拿下7084万票房,直逼榜首的7295万。

一直到10月7日,《731》始终保持着日票房第二的成绩,果然成为了国庆档最别致的黑马。

猫眼专业版对它的总票房预测,从最初的13.11亿一路上调至19.15亿,这一走势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行业认知。

在此之前,人们坚信内容为王,好电影自有人买单,而口碑欠佳的影片纵有噱头也难以长久。

但《731》完全是个例外,只能说它精准地戳中了下沉市场的需求。我认识一个年过六旬的长辈,早就在各种短视频知晓了这部影片的口碑,却仍被好奇心驱使走进影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口碑佳作《震耳欲聋》和《毕正明的证明》虽获演员粉丝和自来水力荐,终究没能显出黑马之姿。

前者不缺情绪价值,后者不乏银幕奇观,却都未能成功点燃观影热情。

片名的抽象,则直接影响了影片的市场定位。

很多人都将《毕正明的证明》的票房失利归结于片名——一眼看去像文艺片,虽巧妙使用了一个谐音梗,但无法传递明确的类型信号,严重削弱了其商业吸引力。

同样令人困惑的还有抽象的剧情简介。

影评人连城易脆在微博上吐槽,如今的电影简介可谓群魔乱舞,“剧透的,不明所以的,流水账的,一大堆病句的,让人理解困难的,写成宣传口号的,俗不可耐的,毫无吸引力的......”

他呼吁,要重视电影简介的撰写,这是完全不亚于电影海报、预告片的重要电影宣传内容,应该要找真正懂宣传、懂电影,同时擅长写文字的人执笔。

最后还有内容的抽象,让观影体验大打折扣。

《刺杀小说家2》的剧情完全放飞自我,在“脑洞大开”的庇护下无所顾忌,确实让人真切享受了视觉的盛宴,但看完后一阵空虚。

《风林火山》的阵容凑齐了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古天乐、高圆圆等堪称“有生之年”的阵容,影像风格赏心悦目,但支离破碎的故事让人如坠云雾,或许只有传说中六小时的完整版本才能解惑吧。

叛逆

最后还想说的一个关键词是“叛逆”。

这种叛逆并非反叛精神,而是在创作层面对于传统叙事、经典形象与观众期待的主动颠覆

但遗憾的是,这些尝试并未赢得观众的共鸣,反易引起反感。

《三国的星空 第一部》正是此类代表。

易中天几年前写电视剧《曹操》的剧本时,就是“罗贯中编得,我也编得”的姿态。这预示着他将呈现一个颠覆人们想象的曹操。后来剧集流产,新编的故事却通过小说版《曹操》和动画延续。

一方面,易中天在剧情中充分融入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为曹操翻案;另一方面,他又跳出了《易中天品三国》时期讲述的那个多面曹操,完全进行艺术加工,不仅将角色完全正面化,甚至未在影片中留下任何角色性格转变的伏笔。

对自幼就受《三国演义》熏陶的观众而言,他们或许能够接受一个立体矛盾的曹操,但很难认同一个被“刘备化”的忠臣义士。

《志愿军:浴血和平》的前半段是让人在憋屈压抑中度过的,尽管影片强调“关注个体命运”,但它仍是标准的宏大叙事,以牺牲个体来成全大局。

陈飞宇饰演的孙醒,被站在中立区的美军打死;彭昱畅饰演的姚庆祥,面对敌军刺客,宁死都不拔枪,以此向全世界彰显中国追求和平的诚意。

但这种牺牲究竟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了多少理解和认同,对谈判起到了哪些推进作用,影片并未交代。

这种叙述与当下国民情绪之间形成了某种张力,尤其当观众联想到某些涉外的舆情事件时,更无法形成认同与共情。

《刺杀小说家2》则陷入对反派魅力感的过度迷恋。

影片想打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赤发鬼,但那些在他统治下受苦的百姓沦为了模糊背景板。这些被虚化的民众成为了被动的旁观者,既无法决定自身命运,也不能参与对压迫者的审判。

但很显然,观众是不会共情赤发鬼的。

无论是冗长、抽象,还是叛逆,都注定了这届国庆档影片有些疏离。个人化的创作失去受众,憋屈的叙事难以共情,晦涩的表达无人喝彩。最终,共同酿成了一个不温不火的市场结局。

文/许心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9896182a171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