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美国NASA为了验证“时间只是人类错觉”的猜想,让27岁的意大利女性弗里妮在与世隔绝的洞穴里生活了130天。
不料,实验结束时,不仅没证明“时间不存在”,弗里妮还变得思维混乱、身体消瘦,甚至不愿走出洞穴。
万万没想到,这场看似“拿钱休假”的实验,最终成了一次残酷的身心考验。
一切要从一个争议性观点说起。
当时社会学家毛里奇奥·蒙塔尔比尼提出“时间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类感知产生的概念”,这个说法一出来就引发轩然大波,不少人觉得是无稽之谈。
当然,也有人被打动,其中就包括NASA,他们不仅认同这个猜想背后的科学价值,还想借实验收集数据。
毕竟未来载人航天可能需要长期在无时间参照的太空环境中生活,这场洞穴实验刚好能提供参考。
而这个猜想的源头,其实能追溯到爱因斯坦,他曾提到“单独和绝对的时间不存在,人类认知的时间是错觉”,这也给了实验团队更多信心。
为了把实验落地,团队首先找了个合适的场地:在墨西哥州一处僻静地带,选了个离地面30米深的洞穴,面积约18平方米,差不多是一间小卧室的大小。
虽然洞穴深,但经过改造后,里面的生活设施一点不少——有床、马桶、书桌,还有电视、电脑和一堆书籍,甚至能提供充足的食物和饮用水。
不过关键的“限制”也很明确:所有电子设备都被去掉了时间显示,洞穴里永远亮着3盏白炽灯,没有昼夜交替,也没有任何能提示“时间”的东西。
另外,工作人员还装了监测设备,既能观察弗里妮的安全,又能记录她的脑部荷尔蒙变化,看无时间环境会对大脑产生什么影响。
实验需要一位志愿者,NASA开出了丰厚奖金:只要住满210天,就能拿到一笔可观的报酬。
消息一出,不少人报名,但团队筛选很严格。毕竟要独自在洞穴待很久,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得过硬。最终,27岁的弗里妮被选中了。
她当时是做室内装潢设计的,每天加班到很晚,收入不高还得看客户脸色,早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对她来说,这场实验不仅能拿奖金,还像一场“超长假期”,所以即便父母劝她“别当小白鼠”,她还是坚持要去。
刚进洞穴的前几周,弗里妮确实过得挺惬意。
没有工作压力,也没人打扰,她会按照以往的习惯安排生活: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聊了就用装食物的纸箱做装饰品,挂在床头;
或者在电脑上玩纸牌游戏,没想到以前总输,在洞穴里反而赢了很多次。她甚至觉得,没有时间的约束反而更自在,每天都能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事,完全没意识到危机正在靠近。
可这样的平静没持续多久。一个月后,弗里妮的生活开始乱了套。因为洞穴里没有昼夜变化,白炽灯一直亮着,她渐渐分不清“该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一开始还能凭感觉把控,后来慢慢变成“熬二十多个小时不睡觉,实在撑不住了就睡10个小时”。
工作人员通过监测设备发现,她的脑电波波动越来越大,情绪也变得焦虑,有时候会对着空气自言自语,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以前爱干净的她,后来连澡都懒得洗,脸上满是污垢,整个人看起来没精打采。
情况还在恶化,到了后来,弗里妮连吃饭都没了胃口,就算是以前爱吃的食物,放在面前也动不了几口;
之前喜欢的纸牌游戏、做手工,也完全提不起兴趣,大部分时间都呆呆地坐着,眼神空洞。
短短几个月,她的体重掉了17公斤,脸色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走路都得扶着东西,检查后还发现骨骼和肌肉里的钙质流失得很严重。
工作人员看她状况越来越差,担心再继续下去会有生命危险,虽然原本计划是210天,但还是决定提前终止实验。这时候,弗里妮已经在洞穴里待了130天。
当工作人员打开洞穴门时,眼前的场景让他们心头一紧:
弗里妮躺在地上,目光呆滞,对门口的动静毫无反应。
有人过去想扶她起来,没想到她突然把工作人员推开,明显不愿意走出洞穴。
后来大家才明白,她已经适应了洞穴里“没有时间”的混乱状态,突然要回到有时间、有规则的外界,反而产生了抗拒。
从洞穴出来后,弗里妮的状态比预想中更糟。她像失去了思维能力,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能靠专人照顾。
直到后来能说话了,工作人员问她“在洞穴里住了多久”,她的回答让所有人都很意外:60天吧。
她完全没意识到,真实时间已经过了130天,和她感知的差了一倍多。
家人看到弗里妮这样也很心疼,以前活泼开朗的女儿,现在连正常交流都困难,更别说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了。
这场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它不仅没证明“时间不存在”,反而让大家看清:时间对人类有多重要。
哪怕物质再充足,没有时间作为参照,生活就会变成一团乱麻,身心都会受到严重冲击。
无独有偶,后来法国和瑞士的科学家也做过类似实验,花了120万欧元找了15名志愿者住洞穴,结果才23天,三分之二的人就失去了时间概念,没办法继续挑战。
要知道,那15个人还能互相交流,挑战难度比弗里妮的单人实验低多了,可还是没人能摆脱对时间的依赖。
现在回头看这场1989年的实验,其实挺让人唏嘘的。
弗里妮原本想靠它改变生活,最后却要花很久去恢复身心状态;
科学家想验证一个猜想,最后却认清了“人类离不开时间感知”的现实。
它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结论,只是用最真实的经历告诉我们: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看时间、按点做事”,其实是维持生活秩序的重要支撑,一旦失去,比想象中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