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上海戏剧学院门口的小馆子,一盘红烧肉28块,一条鲈鱼35块,再点俩素菜,结账一百出头。
陆毅兜里只有攒了半年的100块,还差十几块,他跟老板商量:“能赊账吗?我下月生活费到了就送来。”
那天他19岁,鲍蕾18岁,两个人都还没演过主角,脸上全是婴儿肥。
现在看,100块吃顿饭不算啥,可那时候,学校食堂一荤两素才1块2,同学聚餐最多下趟拉面馆,8块钱管饱。
陆毅后来上节目说,为了这顿饭,他连着仨月没买牙膏,蹭室友的;鲍蕾说,她当时压根不知道,只记住他一个劲儿给她夹菜,自己扒白饭。
网上有人杠:不就吃顿饭,至于吹30年?
可过来人懂——那个年纪,穷得叮当响,却敢把全部家当换成对方一句“好吃”,这就是把命掏给你。
我大学同学阿斌,当年为了追学姐,卖了亲舅舅送的随身听,请人家吃肯德基。现在阿斌开网约车,学姐嫁给别人,可一提这事,他仍咧嘴笑:“那顿鸡翅,比我后来买的房还值钱。”
爱情里最不该笑话的,就是“穷大方”。
因为只有穷过,才知道那100块是他能拿出的最大诚意;只有被这样笨拙地爱过,才懂鲍蕾为啥记了半辈子。
后来陆毅红了,一部戏赚几十万,给鲍蕾买包买车买别墅。
可鲍蕾在节目里提起这100块,还是泪目:“之后再贵的饭,都比不过那天的小破馆子的味道。”
一句话,把天底下所有姑娘砸得死死的——原来女生要的不是钱,是你只有10块,却肯给我9块9,还嫌给得不够。
现在年轻人谈恋爱,动不动就转账5200、13140,仪式感拉满,可分手速度也快得离谱。
不是钱不好,是太多人忘了:真正让人动心的,从来不是数字大小,是“我有的不多,但全给你”的那份孤勇。
陆毅和鲍蕾把30年过成了答案:
当初请你吃100块大餐的人,后来愿不愿意给你做一辈子饭?
如果愿意,那顿饭就值;如果不愿意,再贵的米其林也只是顿饭。
所以啊,别笑那100块寒酸。
那是我们这一代人青春的计量单位——
是省下的37包泡面,是少剪3次头发,是晚自习后绕远路送回宿舍的那2公里。
是把“我未来有没有你”押在了一张饭票上,还押赢了。
愿你也遇到那个敢把“全部生活费”换成“今晚想让你吃好”的人。
若已经遇到,别嫌他穷,别嫌饭便宜,先坐下好好吃。
因为有些爱,一旦错过,再花100万也点不回来。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