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当天被辞退,这两家民企500强,把劝退员工的HR给劝退了!

admin2025-10-01  7

前言

当你觉得人生不得力的时候,推开窗户,沐浴晨光——这句话出自近日网友调侃得力集团辞退跛脚员工这起事件。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得力辞退了那名HR,但是这起事件背后藏着的企业管理漏洞以及价值观脱节,或许才是最值得深究的......

两家五百强企业将“辞退”包装成“主动离职”

最先撕开这道口子的是滴滴的案例,一位女性求职者熬过四轮严格面试,好不容易拿到策略运营岗位的offer,入职当天怀着期待走进公司,等来的却不是入职引导,而是HR一句冷冰冰的“不适合”。

更让她屈辱的是,HR不仅逼着她写主动离职申请,还脱口而出“招残疾人是为了减税,这儿不需要你这样的人”。

这句话像根刺,扎穿了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伪装在这些管理者眼里,身体有缺陷的求职者不是“能干活的职场人”,只是可利用的“减税工具”。

最终,这位求职者在胁迫下提交了离职申请,一份本该开启的职业新程,刚落地就碎了。

无独有偶,滴滴事件的热度还没退,求职者小钱(化名)就在社交平台说出了自己和得力集团的纠葛。

今年5月初,小钱闯过两轮线上、一轮现场面试,拿到了得力集团上海公司HRBP岗位的offer。她带着7年职场经验,揣着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三本证书,满心期待去报到,却刚见面就被HR追问腿部情况。

小钱坦白,自己小时候生病导致走路有点跛,但不用拐杖也不用轮椅,过往三份工作的领导都认可她的能力,背调也能证明她完全胜任岗位。

可HR听完只反复说“这个岗位重要,领导肯定不同意”,明着暗着催她主动走。

为了“避责”,HR还让小钱用微信发“因为不适合,主动离开”的文字这套熟练的操作,显然不是第一次用,更像企业应对此类情况的“标准套路”,把“辞退”包装成“主动离职”,就想在法律上摘干净。

最后,小钱没能站上这个她努力争取的岗位,入职当天就被“请”出了公司。

弃车保帅

这两起事件能被看见,多少带着点“幸运”。

滴滴的求职者敢发声后,小钱才觉得“说出经历”有了意义,她在帖子里写“希望被老天选中的人(身体有细微缺陷的人),能多些公平机会”。

舆论压力下,两家企业也很快有了动作。

滴滴9月25日内部发文,说涉事HR违反职业道德和公司价值观,当天就解约,还主动邀被辞员工重新入职,帮她调了岗位;

得力那边,执行总裁陈雪强也在社交平台留言,说“知道这事很震惊”,替集团给小钱道歉,强调“这和得力的价值观、人文关怀完全不符”,还承诺让总裁办主任联系小钱协商处理。

从结果看,涉事HR被开,被辞员工有了补偿,好像是个“圆满结局”。

可细想一下,这真的解决问题了吗?恐怕没有。

两家企业都把锅甩给“HR个人”,说都是HR言行不当惹的祸。HR确实有错,但他们的行为真的是自己做主吗?得力的HR明说“是领导不同意”,滴滴的HR敢说“招残疾人减税”,这些话背后,难道没有管理层的暗示或企业的潜规则?

要知道,HR最清楚公司管理层想要什么人,要是没有上层默许,他们未必敢在入职当天就否定一个过了多轮面试的人,更不敢设计“逼主动离职”的流程。

现在只开了HR,却不追背后领导的责任,不过是“丢车保帅”,治标不治本。

两面派的价值观,比歧视更让人心寒

更让人在意的是两家企业挂在嘴边的“价值观”,得力说自己讲“人文关怀”,滴滴强调“职业道德”,可这些好听的词,到了招聘环节就成了空话。

真正的企业价值观,该体现在对每个求职者的尊重里,体现在“看能力不看身体”的招聘标准里判断一个人能不能干,看的是经验、证书和能力,不是走路跛不跛、有没有不影响工作的小缺陷。

小钱有7年经验和三本证,滴滴的求职者能过四轮面试,这本身就证明她们够格,可企业却因为和工作无关的身体问题把她们拒了,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对外宣传时把“人文关怀”喊得震天响,实际操作中却用“领导不同意”“不适合”搪塞,这种“两面派”的价值观,比单纯的歧视更让人寒心。

小钱和滴滴的求职者其实算“幸运”的她们敢说,也刚好被媒体看到,最后有了回应。可现实里,还有多少人遭遇过类似的事?

可能是个因为近视深被拒的应届生,可能是个因为听力稍差被劝退的老员工,他们或许没勇气发声,或许说了也没人理,只能默默写了主动离职申请,带着委屈离开。

这些没被看见的人,才是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企业开个HR,能平公众的气;把员工招回来,能显自己的情,可那些没曝光的歧视、藏在招聘里的潜规则呢?

要是制度和法规落不了地,价值观只停在宣传页上,今天开了一个HR,明天还会有新的HR按老规矩来,悲剧还会重演。

要知道,滴滴和得力都是民企500强,是行业里的领头者,它们的做法很可能被其他企业学去。要是这些大企业都在入职环节搞歧视,用“逼主动离职”避责,中小企业只会更过分。

尤其是得力,作为浙江的民营制造企业,本应带着地域企业的责任感,在员工权益上做好榜样,却让一个有能力的求职者在报到当天就受委屈,这不仅伤了小钱的心,也让公众对“民企500强”的信任打了折。

结语

说到底,开个HR容易,道歉补偿也不难,难的是企业真的从根上认识到问题。

要是得力在招聘时就明确“能力优先”,不让“领导的意见”盖过公平;

要是滴滴真把“尊重员工”落到实处,不把残障群体当“减税工具”,这两起“入职即失业”的事根本不会发生。

公众要的不是企业曝光后的“补救”,而是事前的“不犯错”希望每个有能力的求职者,不管身体有没有小缺陷,面试时都能被公平对待,入职时不用提心吊胆。

这不是多高的要求,却是企业价值观该有的样子,也是民企500强该有的担当,你们说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9320183a166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