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董璇又结婚了。
消息刚出来的时候,评论区一片“恭喜姐姐终于找到幸福”。可没人知道,她一个人坐在大同酒店走廊的折叠椅上,对着手机备忘录改座位图改到凌晨两点。那天离仪式开始只剩18个小时,姑父临时甩给她9个名字:妹妹一家、老同学、邻居……“挤挤就行,都是亲人。”
她第一次结婚是在北京办的,当时高云翔说“太忙,先领证,以后再补”。后来她穿着租来的白裙子,在马尔代夫拍了组照片,就算仪式。那组照片她一直留着,想等哪天老了,跟爱人坐在海边翻一番。
02
这次遇到张维伊,董璇38岁,张维伊32岁。
她本来不想再摆酒,说想去海边,三五好友,光脚踩沙子就好。张维伊跪地求婚那天,抱着玫瑰,也答应了。可回到山西老家,姥姥拉着她的手说:“我96了,走不动了,能不能让姥姥在家门口看你穿回婚纱?”
一句话,把董璇拉回了现实。她点了头,于是有了大同这场传统酒席。
03
婚礼前一周,酒店经理拉群对接:实名手环,一桌十人,多一个都没法上菜。董璇把名单过了三遍,精确到小朋友要不要宝宝椅。
没想到,姑父在群里甩出9个名字,还补一句:“北京那场我们没人认识,就去大同。”
她第一次婉拒:“真加不了,要不动线全乱。”
姑父回她:“喜事哪能算那么精?挤挤就行。”
张维伊在旁边沉默,低头刷手机,像没听见。
04
那天晚上,董璇一个人去酒店大堂,跟经理商量能不能把备用舞台撤了,换成三把椅子。经理说最多加三把,再多消防就过不了。她回房拿电脑,重新排座位,把原本留给伴娘的位置腾出来。
她没哭,只是打字的手一直抖。
凌晨两点,她给张维伊发微信:
“椅子我最多只能加三把,其余的,你家里要是再塞人,就让酒店把菜分小盘,我面子给足了,里子也守住了。”
消息发出,对面一直显示“输入中”,最后只回了一个“嗯”。
05
第二天,婚礼照常。
姥姥坐着轮椅被推到现场,红包塞得鼓鼓的。姑父带来的9个人,3个坐了加椅,6个被安排到第二排原本留给摄影的折叠凳。
董璇穿着婚纱走出来,笑得很稳,像什么都没发生。
只有闺蜜知道,她裙底下贴了三块止痛膏——前一夜坐走廊太久,腰伤复发了。
06
仪式结束,张维伊抱着她转圈,台下掌声雷动。
董璇把脸埋在他肩窝,轻轻说:“我第二次穿婚纱了,还是没等到海浪声。”
张维伊没听清,问她说啥。她摇头,笑了一下:“没事,回家吧。”
07
晚上,她一个人把实名手环收进盒子,9只多余的被剪断,丢进垃圾桶。
她发了一张照片,是自己穿着婚纱站在酒店门口,背后是大同的灰蒙蒙的天。配文只有一句:
“原来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是我和你,还有一整个家。
我学会了低头,也学会了守底线。
下一次,想为自己活。”
评论区里,最高赞的一条留言是:
“姐姐,下次别穿婚纱了,穿白T牛仔去海边吧,风会替你鼓掌。”
08
故事写到这儿,我不想骂谁。
姑父有他的“人情”,张维伊有他的“为难”,董璇也有她的“舍不得”。
只是突然明白:
所谓二婚的勇气,不是敢再爱一次,而是敢在爱里留一点位置给自己。
哪怕只是三把椅子,也是她给曾经的自己,留的最后一点浪漫。
愿下一次,她不用在走廊改图到凌晨。
愿我们,都能把婚礼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