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收到一条私信:“老白,我觉得自己哪儿都不行,说话不硬,做事不狠,连分手都被发好人卡,是不是天生就弱?”
我盯着屏幕,脑子里蹦出两个字:模糊。
不是他弱,是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团雾,别人看不清,他自己也摸不着。
我翻了翻最近全网刷屏的几件事,发现“模糊”这两个字,像病毒一样,悄悄爬进好多人的生活。
第一件事:杭州一个女生,被渣了三年
对方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她一边哭一边替人家想理由:“他可能只是忙。”
直到刷到他和别人的结婚请柬,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早就把话说得清清楚楚,只有她自己装听不懂。
第二件事:31岁小哥,被公司“优化”
领导找他谈话,说“你很温和”,但项目需要“更有棱角的人”。
他回家抱头睡了一周,想破脑袋也没明白:自己天天加班到十点,怎么就成了“温和”?
其实领导那句“温和”是客气,翻译过来就是:你从来没让人知道你想要什么、能干什么,自然第一个被忽略。
第三件事:我妈
老太太一辈子“随便”。
买菜随便,买回家一堆烂叶子;旅游随便,到了酒店嫌贵嫌吵;连生病也随便,硬扛成肺炎才住院。
我冲她吼:“你能不能说自己到底要啥?”
她嘀咕一句:“我怕说了你们不高兴。”
一句话把我噎住——原来“模糊”也会遗传。
把三件事揉在一起,我看到的不是弱,是“边界被水泡烂了”。
• 怕拒绝别人,于是先拒绝自己;
• 怕冲突,于是把需求翻译成“随便”;
• 怕不被爱,于是把底线一降再降。
到最后,连自己姓啥都想先问别人一句“可以吗”。
怎么破?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把“模糊”撕掉,换成“清楚”。
具体做法,就三步:
1. 先对自己说一句人话:我到底要啥?
别嫌土,拿张纸,左边写“我受够了”,右边写“我想要”,写完贴床头,每天念一遍。
2. 把“随便”改成“我不要”或“我要”
第一次会脸红心跳,像偷东西,多练几次就发现:别人也没把你怎么样,反而省事。
3. 把表情调到“可见模式”
说话看着对方眼睛,声音不用大,但别飘。
你坚定一次,世界就软一次;你软一次,世界就立马蹬鼻子上脸。
写到这里,想起我表弟。
去年他相亲,姑娘问他:“以后打算在哪定居?”
他原本想说“随便”,想起我教他“清楚”,硬着头皮答:“我想留成都,离我爸妈半小时地铁。”
姑娘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也喜欢成都。”
今年五一,他们领证。
婚礼那天,他醉醺醺跟我说:“原来只要把真心话扔出去,真有人会接。”
对,就是这句话。
你不是弱,你只是把刀藏在了棉花里,既砍不动别人,也割疼了自己。
下次再想说“随便”时,试试换成“我要”或“我不要”。
世界不会塌,反而第一次,你会听见自己的心跳——
那声音,不叫弱,叫活着。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