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三国,博大家一乐)
先打个招呼:这篇不是给罗贯中挑刺,也不是给赵云洗地,纯粹是书看三遍之后,心里那点不吐不快的“咯噔”。
您要是铁杆云粉,先别抡龙胆亮银枪,听我把话说完,再决定要不要把我扎成糖葫芦。
那天江面大雾,孙尚香抱着阿斗,船桅上飘着东吴的小旗,得意洋洋准备回娘家。
刘备在成都开视频会议,远水救不了近火。
张飞?还在岸上撸袖子骂街。
说时迟那时快,一条小船“嗖”地切进镜头,船头站着常山赵子龙,白袍没来得及熨,头盔也戴歪。
导演组字幕:紧急插入,单骑救主。
接下来的桥段大家都熟:
赵云一箭秒掉缆绳,飞身跳船,长枪一横,大喝“嫂嫂留下侄儿!”
孙尚香吓一哆嗦,阿斗脱手,赵云空中接力,把孩子往怀里一揣,转身跳水,上游张飞接应,下游黄盖一脸懵逼。
弹幕飘过:帅!但……好像哪里不对?
按常理,这一票干完,怎么也得记个“特等奖”。
可回营一翻功劳簿,赵云名字后面只多了一行小字:“截江护主,加俸五十石。”
五十石是啥概念?大概够成都二环买半套小产权。
同时间段,诸葛亮加丞相、张飞涨食邑、关羽直接“假节钺”,可以先斩后奏。
赵云呢?继续回营站岗,连张板凳都没混上。
难怪后来刘备伐吴,他冲出来劝“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老刘当场黑脸:我二弟三弟都没了,你跟我讲政治?
场面一度社死,观众隔着纸页都能听见赵云心里那句“我TM就不该说话”。
细数赵云职业生涯:长坂坡七进七出,是救火;汉水空营计,是救火;如今截江抢娃,还是救火。
刘备集团的宣传口径永远是:“关键时刻,子龙靠谱。”
可一到了分蛋糕,他就“淡泊名利”,自动隐身。
罗贯中给赵云的剧本是“完人”:不近女色、不恋权位、不发脾气、不抢人头。
放在今天,就是朋友圈一年只发一条“多喝热水”的老干部。
所以截江归来,张飞搂着他肩膀:“四弟,好样的,走,喝酒!”
赵云刚想答应,张飞又补一句:“你少喝点,别误事。”
得,连醉酒权都被剥夺,完美人设活生生把友情挡在门外。
老罗其实很高明。他没让赵云抱怨一句,却用镜头语言把尴尬拍成纪录片:
赵云跳船成功,镜头切给孙尚香特写。
“怒曰:你主子如何薄情!”
薄情骂的是刘备,可赵云听着像骂自己多管闲事。
张飞接应,一把抱过阿斗,大笑:“我侄儿有造化!”。
完全没提谁出的力。
回营后,刘备第一句:“小儿险些失吾种。”
听听,重点在“吾种”,救人的工具人连姓名都不配拥有。
作者越冷静,读者越替他不平。这种“不写之写”,比哭天抢地更扎心。
说回赵云。
后来刘禅登基,追谥他为“顺平侯”,意思是“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
听着像夸,细品还是“听话、好使”。
可赵云已经不在乎了,史书记他晚年“闭门却扫,不谈战功”。
所以,下次再读“截江夺阿斗”,别只喊“子龙好帅”,也记得给他递张纸巾:
兄弟,擦擦江风,咱不尴尬,是这个世界太不会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