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R and DREAMS》专辑乐评——给豆浆加点糖……

admin2025-08-29  4

《陈奕迅 FEAR and DREAMS 世界巡回演唱会》在2年182场的世界巡回中赚足了口碑,25日《FEAR and DREAMS》Live实录数字专辑全网上线,自然万众期待。专辑上线之后,隐藏在喝彩声中,出现了很多歌迷对《FEAR and DREAMS》后期混音的质疑:“陈奕迅的声音还不如现场好听”“整体的人声有些闷”“为什么出现了音准问题”……更有“好心”歌迷动用了自己的家庭录音设备,为《FEAR and DREAMS》Live实录进行挽救性后期“修复”……

其实,“人声无限放大”和“人声与器乐均衡配比”,本身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期缩混风格。 的流行音乐作品中,歌手的动态效果并不突出,整体突出音乐整体氛围。内地很多摇滚乐队的缩混方式,亦是如此,主唱的声音如同器乐音色,融入乐队动态之中。而中国很多传统流行音乐混音中,人声通常被置于最前景,清晰、明亮、压倒一切,器乐是为人声服务的“伴奏”。两种缩混形式都是当下音乐作品的不同呈现风格,也有各自的追随拥趸。喜欢HI-FI“发烧”唱片的发烧友自然追求人声的清澈、音量的饱满。喜欢现场感和摇滚乐的朋友钟情每件器乐和人声的精准表达,享受每一轨音源的平衡表达。如同川菜餐厅,突然想拓展口味风格,请来了粤菜名厨,但他的精心烹制却被传统川菜老饕嗤之以鼻。其实,厨师都是好厨子,陈奕迅专辑混音风格呈现出的不同样貌也属正常,勇于拓展的E神,不满足中规中矩的商业化表达,突出了演出中的音乐动态与个人情绪。

即使是同一位歌手,他在现场与录音室中呈现的声音效果都是不可能相同。Live话筒用的是动圈话筒,而录音棚使用的是电容或者电子管话筒,两者在细节上存在差距。和Live实录不同,EF(陈奕迅歌迷)喜欢录音室版本中的Eason状态——人声极具戏剧张力,每一处气口、颤音都清晰可辨,是毫无争议的焦点。而在《F&D》的现场实录里,沉重的电子低频音效、迷离的氛围噪音与持续的鼓点共同构建出一个庞大且富于压迫性的声场。Eason 的人声并非“飘”在其上,而是“陷”于其中——时而压抑,时而嘶吼,与音乐氛围彻底交融。我们所听到的并非“完美”的唱腔,而是一个在“恐惧”梦境中挣扎的灵魂的真实声音。《FEAR and DREAMS》Live实录中,人声的功能不再只是“演唱旋律”,更是构建“恐惧”情绪的重要拼图,其器乐属性(如音色、质感、情绪)远大于其歌词载体属性。Eason的人声力量感十足,却并没有被刻意提亮或放大到能轻易压倒整个乐队。相反,他的声音与器乐交织、碰撞、抗衡,形成一种巨大的、澎湃的张力。听众感受到的是一种整体的、近乎窒息的震撼,而不是单纯为人声的“高音”喝彩。这就是“人声作为一件伟大器乐”的完美体现——它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声部和能量,但服从于整体音乐的戏剧性。

Live实录不同于录音室专辑,陈奕迅甚至露出了音准、气息方面在后期制作中可以修缮完美的“破绽”,最终呈现出磅礴澎湃的现场音乐质感。后期修音固然能制造“完美”,但也会彻底抹杀现场的神韵和独一无二,让音乐变得空洞死板。Eason选择保留这些“不完美”,恰恰是对现场艺术最大的尊重。将演唱会的人声音轨“修准”不难,很多歌手的“Live实录”的人声都是后期补录,《FEAR and DREAMS》中陈奕迅的“瑕疵”其实正是现场录音的真实记录,更是他诚实率真的最好例证。

《FEAR and DREAMS》线上专辑中,可以听到Eason明显的呼吸声和换气声;在演唱一些极高难度的歌曲时,尾音或极高音处可能存在极其细微的晃动或偏差。这非但不是瑕疵,反而是真实情感满溢的体现,是能量付出的证明。那种用完美技巧无法复制的“哽咽感”或“挣扎感”正是现场表演的灵魂,亦让听众瞬间感知到表演者的体力消耗和专注度。这种“同步感”和“临场感”是任何录音室专辑都无法给予的,是一种用气息讲述的、关于“努力”的证据。

用手机外放的聆听形式和主流音乐的审美态度去评判这张专辑,无异于用黑白电视的标准评价4K HDR电影的色准。《F&D》构建的是一个沉浸式的声学宇宙,需要高品质的耳机或音响系统,才能解析出其中丰富的细节层次,包括从左到右穿梭的电子音效,由远及近的环境氛围,以及器乐与人声之间微妙的动态平衡等。它的目的是让我们“置身于红馆现场”,感受关于恐惧与梦想的宏大叙事,而不是单纯地“听Eason唱歌”。

陈奕迅的《FEAR and DREAMS》演唱会实录,无异于一则大胆而高级的艺术宣言。它挑战了流行音乐演唱会录音的工业化标准,摒弃了“糖水片”式的完美,选择了一条更艰难、更尊重艺术本身的道路——真实地还原一场概念高度完整的现场表演。Eason的声音作为宏大乐章中一件卓越的乐器,与其他器乐平等并置,共同服务于“FEAR and DREAMS”这个终极主题。因此,相较于“人声是否足够突出”,更重要的是“这件声音艺术品是否足够震撼和感人”。如果追求形似的写实姑且可以称为匠人精神,陈奕迅已经达至艺术家所追求的神似的写意境界。

Jerald陈哲庐作为音乐总监,带领职业乐手为演唱会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FEAR”的编曲氛围大量使用工业、电子、摇滚等重型元素,配合压抑的声压递进,营造出一种末世感、窒息感和紧张感。“DREAMS”的音乐体验则转向温暖、澎湃的Band Sound和管弦乐,听觉上也多用光明、温暖的铜管与电钢音色。毫无疑问,《FEAR and DREAMS》不仅仅是一张“演唱会专辑”,更是一份精心雕琢的“声音艺术品”。关于陈奕迅Live专辑的后期风格争论是件好事,我们终于不再理会无聊的八卦新闻,将注意力投向了音乐本体。不同的缩混风格,自然有不同的受众欣赏。如同一碗豆浆,北方的吃主偏爱加点精盐,而南方的食客上来就是一把砂糖!更像极了川菜馆里突然端出精致虾饺,顾客一口下去惊呼:“这红油抄手怎么是甜的?!”后厨粤菜大师傅委屈搓手:“可是…这明明是蟹籽烧卖啊……” (翟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6468873a136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