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辉煌宝藏,全新电影大展今日开启!

admin2025-08-22  9

法国高蒙公司创立于1895年,它与电影同一年诞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公司。高蒙公司在130年间推出了大量极具影响力的电影作品,在法国乃至世界电影中享有着极高的声誉。

2025年8月至9月,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推出“与影同行——高蒙璀璨经典”重磅回顾策划,共计展映12部高蒙公司出品的经典法国电影。让·维果、朱尔斯·达辛、罗伯特·布列松、阿伦·雷乃、施隆多夫、莫里斯·皮亚拉等人创作的作品将一一亮相。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高蒙公司的悠久历史,更是法国电影中的璀璨明珠。

本次高蒙公司特别策划将首先包含一个完整的让·维果电影回顾。这位在29岁就不幸离世的创作者堪称法国电影史上最耀眼的一颗流星,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创始人亨利·朗格卢瓦热情地将其称之为“电影的化身”。维果的作品承接着欧洲先锋派电影的精神,同时对此后的法国电影新浪潮、真实电影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维果的一生仅拍摄了4部作品,其中3部是短片。这4部作品分别是《尼斯印象》《游泳冠军塔里斯》《操行零分》和《亚特兰大号》,本次展映都将放映这些作品的4K修复版本。

让·维果

1930年,维果与吉加·维尔托夫的弟弟鲍里斯·考夫曼合作,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尼斯印象》。这部作品在电影史中可以和维尔托夫《持摄影机的人》和瓦尔特·鲁特曼《柏林:大都市交响曲》等共同被归纳为“城市交响曲电影”。

维果和考夫曼精准捕捉了尼斯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大量视觉上的相似与联想组织了整部影片。大量倾斜的拍摄视角和旋转的画面让影片在视觉上极具吸引力。当然,《尼斯印象》并非只是一部单纯具有实验色彩的纪录片,维果表示这部电影“倾向于将庸俗的享乐置于荒诞的符号之下”,从而突出了其背后的政治意味。

《尼斯印象》

《尼斯印象》使得维果得到了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女性创作者之一谢尔曼·杜拉克的赏识,在杜拉克的推荐下,维果开始和高蒙公司合作,推出了《游泳冠军塔里斯》。这部短片具有很强烈的新闻报道和教学色彩,但维果和考夫曼仍然使用了不少视觉上的炫目技巧,如身体特写、倒放、慢动作等等。在完成了《尼斯印象》和《游泳冠军塔里斯》后,维果获得了独立制片人的资助,并与高蒙公司达成了协议,这使得他开始进入故事片领域。维果随即创作了故事短片《操行零分》。

《游泳冠军塔里斯》

《操行零分》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一所法国学校之中,严格的纪律和粗暴的惩罚使得学生对学校制度产生了很大的不满,他们开始谋划一场反抗,其中后半部分的“枕头大战”段落已经成为了法国电影的标志性场景之一。在影片的结尾,四位孩子站上了象征自由的屋顶。影片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维果自己的生命经历,也对此后特吕弗的《四百击》和英国电影大师林赛·安德森的《如果》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操行零分》

当时法国的电影审查不能容忍《操行零分》潜在的政治意味,这部短片很快就被禁映。但维果还是获得了在高蒙公司制作故事长片《亚特兰大号》的机会。

《亚特兰大号》以一场婚礼作为开场,亚特兰大号的船长让刚刚迎娶了姑娘朱丽叶。朱丽叶之后对船上的生活感到了厌倦,她离开了让,独自来到巴黎。但她在巴黎的生活并不顺利,钱包还被人抢走。在船上大副朱尔斯的帮助下,她和让最终在故事的结尾重逢。《亚特兰大号》兼具强烈的现实质感和诗意主观的动人画面,所以时常被认为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让纵身一跃跳入河中的场景也已经成为了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典型时刻。

《亚特兰大号》

特吕弗曾表示:“每当有人让我回答‘世界上最伟大的十部电影是什么?’时,我总会想起这部影片(《亚特兰大号》)。”特吕弗对让·维果的模仿已经得到了广泛讨论,著名影评人乔纳森·罗森鲍姆更是直言:“如果没有让·维果的直接影响,特吕弗作品中所有优秀之处(大部分都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是不可想象的。”

不幸的是,《亚特兰大号》的拍摄也透支了维果的健康,这位年轻的导演的身体状况一直令人感到担忧。在结束拍摄8个月后,让·维果便与世长辞。

本次高蒙公司策划中包含着一部十分容易被人忽视的黑色电影杰作,那就是朱尔斯·达辛的《男人的争斗》。达辛此前在好莱坞工作,但随着二战后麦卡锡主义的兴起,他的左翼背景使得他无法在美国继续拍片。在抵达法国拍摄《男人的争斗》前,达辛已经有近5年时间没有从事电影工作。

《亚特兰大号》

《男人的争斗》早已载入黑色电影史册,成为了这一类型的典范。影片的故事围绕着一件团伙盗窃案展开,朱尔斯·达辛在其中展现出了他惊人的场面调度和叙事能力。影片最重要的四人盗窃和逃亡情节时长约半小时,包含超过200个镜头,但全程没有一句对话。叙事全部依赖人物动作、眼神、镜头调度和剪辑来完成。

达辛凭借《男人的争斗》获得了1955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导演殊荣。《男人的争斗》还是此后法国著名导演梅尔维尔《红圈》的主要参考对象之一。

《男人的争斗》

如果说《男人的争斗》为我们展现了一次让人不由自主屏气凝神的偷窃,那么本次展映中的另一部电影,罗伯特·布列松的《死囚越狱》则精准、克制地描绘了一次越狱过程。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保罗·施拉德认为“监狱”的意象和隐喻在布列松电影序列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在布列松电影中,身体往往可以被视为囚禁灵魂的“监狱”)。而从这个角度来看,《死囚越狱》是最能体现布列松电影观念的一部作品。

《死囚越狱》的故事设置在二战时期,围绕着一位被判死刑的法国中尉和另一位年轻囚徒试图逃离纳粹监狱并最终成功的事件展开。影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铺陈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布列松在这部电影中剔除了不必要的情感宣泄和戏剧情节,反而频繁关注人物的日常和各类细节。这正如他在影片字幕上宣称的那样:“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会如实还原这一故事,不带任何的粉饰。”

《死囚越狱》

在看似琐碎的日常行为之上,布列松最终追求的是电影的精神和超验维度,这也是布列松的电影被施拉德形容为“超验风格”的根本原因。《死囚越狱》也充分体现了布列松电影在这一方面的相关特征,中尉和男孩的成功越狱本身就堪称是一次“奇迹”。《死囚越狱》的艺术探索让布列松获得了1957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导演奖。

在此次高蒙公司电影展映之中,有一部电影实在不容错过,那就是阿伦·雷乃在国内被严重忽视的伟大作品《战争终了》,这是雷乃拍摄的第4部剧情长片。影片延续了雷乃作品独特的缜密结构,以至于电影史学家大卫·波德维尔不得不花费了长达15页的篇幅来分析影片的镜头设计、剪辑和旁白,这些元素宛如交响乐内部的不同“声部”,它们共同编织了影片复杂的视角。

《战争终了》围绕着西班牙政治活动人物迭戈的数日活动展开,直接涉及了西班牙复杂的政治形势。影片由伊夫·蒙当和英格丽·图林主演,在入围196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后遭到了当时佛朗哥政府的抗议,它不得已最终退出了竞赛单元。

《战争终了》

场外的争议无法掩盖《战争终了》巨大的艺术创新。戈达尔曾表示雷乃的《广岛之恋》是“给蒙太奇下定义”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雷乃依然利用蒙太奇游走于主观和客观、现实和想象之间。

雷乃在这部电影中大量使用了“闪前”镜头,最著名的一个场景是,迭戈在路过边境时遭遇盘查,他报出了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号码,接电话的女士娜丁没有让他暴露,这使得他可以顺利脱身。雷乃此后展示了“一段闪前蒙太奇”,出现了娜丁可能的身影、面孔以及她的住所。随着故事发展,迭戈果真与娜丁相遇。“闪前”镜头的频繁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想象”和“未来”(而非此前讨论雷乃其它作品时常被提及的“记忆”)成为了这部影片的核心概念。

本次策划将特别放映《战争终了》的最新4K修复版本,大银幕机会极为难得。

让-雅克·阿诺曾因《狼图腾》一片而为中国观众所熟知,《轻举妄动》这部电影是他在1979年推出的一部具有黑色幽默特点的喜剧作品。影片围绕着贝兰这位工人兼业余足球运动员的故事展开,贝兰因顶撞上司和队长被开除出了球队和工厂,之后他又被错认为一场强奸案的凶手。随后,贝兰临时救火帮助球队赢下比赛,这又使得他成为了受人推崇的英雄,他决意为自己此前遭受的不公进行报复。影片由法国著名喜剧导演、编剧弗朗西斯·韦贝尔(曾执导法式经典喜剧《你丫闭嘴》)撰写剧本,高蒙公司出品,借由体育和黑色幽默的外衣对社会道德的虚伪进行了淋漓尽致地讽刺,是让-雅克·阿诺早期重要的代表作品。

《轻举妄动》

作为欧洲范围内最有声望的电影公司之一,高蒙公司的制片和拍摄活动从不局限于法国本土,《勃朗特姐妹》《斯万的爱情》《茶花女》就是高蒙公司跨国和跨文化创作的代表作品,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古典气质。

安德烈·泰希内此前是知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编辑和作者,此后也转向了电影创作。1979年,他在高蒙公司推出了《勃朗特姐妹》。该片由《电影手册》的另一位著名编辑帕斯卡尔·博尼策担纲编剧,阿佳妮、于佩尔和“特吕弗的缪斯”玛丽-弗朗丝·皮西尔三大法国女星共同主演。影片故事围绕着勃朗特三姐妹的家庭生活和文学创作展开,重现了勃朗特姐妹通过文学来逃离苦闷现实世界的情形。影片在英国约克郡取景,力求重现当时勃朗特姐妹家庭的真实环境,影片的服装设计和灯光布景精美绝伦,大银幕观赏机会十分难得。

《勃朗特姐妹》

1981年,高蒙公司将目光转向法国经典文学作品《茶花女》,于佩尔独挑大梁饰演茶花女。这部作品包括导演莫洛·鲍罗尼尼在内的大批主创皆来自意大利,与莱昂内和维斯康蒂频繁合作的编剧恩里科·迪梅欧力、音乐家莫里康内等意大利重要电影创作者都倾力加盟。在这部作品中,于佩尔奉献了自己早期最杰出的电影表演之一。影片还原了一个奢华而风流的时代,在精致外壳之下潜伏着一个悲剧的核心。本次策划将特别展映影片的4K修复版本,是大银幕全身心欣赏于佩尔卓越表演的最佳选择。

《茶花女》

1984年上映的高蒙公司影片《斯万的爱情》取材于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这一法国经典文学名著的改编重任落在曾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的身上,编剧之一则是大名鼎鼎的戏剧理论家和导演彼得·布鲁克。影片汇聚了英、法、意等多国演员,由杰瑞米·艾恩斯、阿兰·德龙等多位影星出演。电影通过老年斯万的回忆为起点,讲述了斯万对美丽的奥黛特的深深迷恋。作为普鲁斯特意识流文学和施隆多夫电影技巧的结晶,《斯万的爱情》构建出了充满渴望、忧郁和暧昧的氛围,令人回味无穷。

《斯万的爱情》

本次高蒙公司作品展映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莫里斯·皮亚拉在1991年推出的《梵高》。莫里斯·皮亚拉是一位晚成的创作者,同时也是新浪潮之后法国最重要的电影艺术大师之一,其代表性的作品如《赤裸童年》《在撒旦的阳光下》《张口结舌》《梵高》等早已成为法国电影中的至高杰作,但这些作品的价值在国际上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皮亚拉的《梵高》的时间开始于1890年5月,此时距梵高自杀仅剩两个月,影片展现了梵高在这剩下的人生中的交往和他最后的死亡。皮亚拉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电影艺术家的场面调度能力,他大量使用了段落镜头和景深镜头,对电影内部的空间进行了多层次的编排。戈达尔在2019年接受《电影手册》采访时甚至盛赞《梵高》中的两个场景是把2D拍出了3D的效果。

(戈达尔盛赞的一个镜头设计)

当代法国著名导演阿诺·戴普勒尚、奥利维拉·阿萨亚斯等人都曾表示,对法国电影人影响最深最持久的不是戈达尔和新浪潮,而是皮亚拉。这足以说明皮亚拉在法国电影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2025年8月31日是皮亚拉的百年诞辰。本次高蒙公司作品回顾展为北京的影迷朋友们提供了在大银幕上了解和纪念皮亚拉的珍贵机会。

本次“与影同行——高蒙璀璨经典”重磅策划的所有电影将在8月和9月进行两轮放映,影片的放映授权都十分难得。欢迎大家光临艺术影院,共同欣赏高蒙公司出品的这些璀璨瑰宝。

参考文献:

1、Michael Temple.Jean Vigo[M].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5.

2、Jonathan Rosenbaum. Vigo's Secret (L’ATALANTE)[EB/OL]. https://jonathanrosenbaum.net/2023/02/vigo-s-secret/

3、Alistair Rolls and Deborah Walker. French and American Noir: Dark Crossings[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5835270a128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