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警察故事》PK《公仆》李修贤,你觉得哪个有深度?

admin2025-08-21  12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1984年,“嘉禾”把手底下的资源盘一盘,推出了“嘉禾三宝”和“嘉禾二傻”,决定兵分两路,把时装动作片和纯喜剧都玩出花来,怎么着也要干翻“新艺城”。

结果,半路杀出来一个“德宝”,打的“嘉禾”措手不及。随着远赴西班牙拍摄的《快餐车》只拿到票房榜第五,“嘉禾二傻”变成了“德宝二傻”。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嘉禾”坐不住了。

它火速召回了洪金宝。

三毛哥也很讲义气,头也不回的就退出了“德宝”,只留下了卷毛。

蛋柿,嫌隙已经埋下。

做为一员大将,三毛哥还是被委以重任,当然,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三毛哥的担子可不轻啊。

那就是要在1985年《五福星》二连发,一定要堵住把“嘉禾”的局势扭转过来。

为此,“嘉禾”做了两手准备,第一,还是像上次的《奇谋妙计五福星》一样,倾全公司之力,支持洪金宝。而且和上次不同的是,上次只玩了几个月,保个春节档就完事了,这次居然搞了大半年,连续抢占春节档和暑期档两个档期,可谓是持久战了。

第二,成龙啊,你再去一趟好莱坞,现在世道变了,那边喜欢硬汉了。你再去试试。

你们猜“嘉禾”这个时候调开成龙,是安的什么心?

你们猜。

我只能告诉你们一点,1985年,又叫“成龙之年”。三毛哥火线回归,力压重担,最终帮嘉禾拿下了1985年香港票房榜的一二三四五名。可谓功不可没。

但其中一二三四都有成龙。。。。。。

所以,忙前忙后,事实上,可以说是与成龙完成了“嘉禾一哥”的交接。

当然,那时候他俩都不会意识到,未来,还是为了救成龙的场子,三毛哥将再一次挺身而出,最后保住了成绩,却也和“嘉禾”决裂。

但我们今天的主题不是这个,而是成龙。

前文说过,1985年意外的成为了“成龙之年”,当年票房榜是这样的:

根据公开信息,1985 年香港票房排行前十的港片、出品公司及上映时间如下:

1.《福星高照》:票房 3074 万港币,嘉禾公司出品,上映于 1985 2 10 日。

2.《夏日福星》:票房 2891 万港币,由嘉禾、宝祥影业出品,于 1985 8 15 日上映。

3.《警察故事》:票房 2662 万港币,嘉禾公司出品,上映时间为 1985 12 14 日。

4.《龙的心》:票房 2033.5 万港币,出品为嘉禾公司,1985 10 16 日上映。

5.《僵尸先生》:票房 2009 万港币,嘉禾、宝禾影业出品,于 1985 11 7 日上映。

6.《恭喜发财》:票房 1841.9 万港币,新艺城公司出品,上映于 1985 2 15 日。

7.《智勇三宝》:票房 1708 万港币,德宝影业出品,上映于1985 年。

8.《打工皇帝》:票房 1693 万港币,新艺城出品,在 1985 年暑期上映。

9.《开心鬼放暑假》:票房 1660 万港币,由新艺城等联合出品,上映日期是 1985 7 18 日。

10.《木棉袈裟》:票房 1516 万港币,其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与香港嘉民影业等联合出品,香港上映时间为 1985 年。

可以看到,春节档上映的“新艺城”作品《恭喜发财》仅仅排在第六,暑期档的《开心鬼放暑假》仅仅排在第九,两个档期都被嘉禾击败。

前四名都是洪金宝和成龙主演的作品,除了第三名《警察故事》以外,第五名就不用说了,是一个新的细分片种的诞生。

“新艺城”大败。

三毛哥和“嘉禾”都有扬眉吐气之感。

但真正的赢家,是成龙。

其实成龙在这一年还有一部作品,就是去好莱坞拍的《威龙猛探》,于1985711日暑期档上映。没上榜。

这部电影把成龙演的憋屈的啊。

好莱坞导演只给了他四天的时间拍动作场面,而这时间甚至不够成龙之前拍一个镜头的。

于是要面子的成龙回香港补拍了动作戏份,并且删减了好莱坞热爱的各种色情镜头,制作了一个“洁版”在 上映。票房嘛。反正香港没上榜。

于是坊间传闻,成龙受了刺激,决定开拍《警察故事》,告诉好莱坞真正的警察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传闻我觉得吧,可信性极低。

首先,成龙整个1985年几乎都在演警察。

1985年票房前4都是成龙,还有一部《威龙猛探》,共5部戏,除了《龙的心》以外,成龙演的都是警察。

说只有《威龙猛探》里受了刺激,要给警察正名,有点牵强。

因为洪金宝镜头下的警察也不是什么好形象。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香港警匪片”的诞生。

以及为什么警察这个我们眼中天生就该伟光正的形象,为什么在香港警匪片里这么不堪。

因为香港电影历史上,警匪片这个细分类目在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歪的。

因为香港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而是一个腐朽的资本主义殖民地。

这事情要结合历史来看。

我们前文提过,楚原在电影圈混的不顺的时候,混过一阵电视圈,和“新浪潮”有过交集。

他拍的《七十二家房客》,他自己都称之为电视系列片。

而他在另一部电视片,在TVB编导的心目中很经典,叫《香港73》。

同时,我们在TVB的另一部经典,市民刘先生的成名作《大时代》的台词里,知道了香港在1973年发生了股灾。

就是这么严丝合缝。

警匪片的历史没有那么严丝合缝,但大体上,你们要明白同一时刻的真实历史。

前世代的警匪片佳作,也是普遍认为的第一部警匪片,张彻导演的《警察》,也诞生于1973年。

73年是什么年份,那是四大探长时期,贪腐横行,世道沦丧,人心不古。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没差多少了。

其实,香港的警匪片,发展到这个第一部诞生时,已经是第二个时期了。

上一个世代可以称之为“蛮荒时”代,就是粤语片时期,以曹达华和谢贤等人饰演的“探长”类警察,在《黑玫瑰》等片中活跃为主。

因为这段历史并不长,演员又颇为长寿,所以曹达华满头白发以后,还能在现时代的电影里客串“重案组之虎”。算是港人对古早的一种致敬了。

没几年后,新浪潮崛起,梁普智的《跳灰》(1976)横空出世,这也是大家心目中的“第一部”警匪片。

这个我们不纠结了,我们直接说一部新浪潮的大牛,章国明在1979年拍的《点指兵兵》。

这被公认为“香港新浪潮”电影里警匪片的佳作。但是从电影的片名上就能看出,电影的底色。

点指兵兵,是广东小孩们玩的一个游戏,来自广府童谣《抓大贼》,其内容为:点指兵兵,点着谁人做大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贼。

也有表述为“点指兵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兵,点着谁人做大贼”的版本。

就是一堆孩子互相点,边点边唱童谣,随机分配兵贼的游戏,是抓捕的前摇。

在章国明这部电影里,日后“新艺城七怪”之一泰迪罗宾,为其创作了同名主题曲,其中歌词说的很直白,“一个走,一个追,兵贼仿似早分配”。

也就是说,电影里没有好人,兵和贼其实是一样的,随机分配。

够不够“新浪潮”。

为什么大家会以为更晚上映的《跳灰》和这部《点指兵兵》才是真正的警匪片佳作呢?

因为上面那部《警察》,被怀疑是香港警察的官方宣教片。

我们还是去电影里找答案,看过《雷洛传》么,还记得里面雷洛上位的那天,是在一个暴动的前夜贿赂洋鬼子上司的吗?

那个暴动就是香港著名的“六七暴动”。

在这之后,港督深感政府和民众撕裂太多,于是成立了“香港皇家警察公共关系科”,试图开始向公众做正向宣传。

大家认为1973年的《警察》就是这么个片子。

那香港皇家警察的所谓“黑暗”时代(站在警察的角度,也可以叫黄金时代)是什么时候才结束的呢?廉政公署是1974年成立的。直到1977年爆发了那场著名的警廉冲突,警察包围了廉政公署,并且打了进去,造成了严重冲突以后,双方才和解。

具体可以翻看本专栏的文章,这件事有一个副作用就是让“纸盒藏尸案”彻底无法犯案了。( 看这里

在此之后,香港皇家警察才算是回归了我们这种正常的民主法治社会的警察。但之前黑暗时代败坏的口碑没那么容易翻回来。

虽然公共关系科10年前就成立了,但效果嘛。

这么说吧,1988年,也就是警廉冲突都结束11年以后,导演孙仲拍摄了一部叫《义胆红唇》的电影,周润发演的,里面有一句名台词:

我们差佬就是有执照的流氓啊!

11年了,香港皇家警察的口碑,还是那么烂。

这就是为什么港式警匪片里香港皇家警察的口碑那么烂。

因为打从一开始,他的口碑就不好,点指兵兵,随机分配,兵贼一家,就像思想钢印一样,刻在那一代香港市民的心里。

而现代意义上的警匪片,和成龙的《警察故事》,诞生的时间差不多。

故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话说当年,张彻远走台湾,成立长弓,他带走了刘家良、狄龙、姜大卫、傅声、午马,等一众自己的嫡系班底。

唯独没带《警察》的主演王钟,和曾经的爱徒李修贤。

人走茶凉,做为张彻的弟子,这二人在邵氏混的怎么样可想而知。

后面李修贤爆火,是在陈勋奇的永佳电影公司,拍了两部优秀的警匪片。

一部叫《公仆》(1984)。上文我们探讨的太保,拍完《A计划》之后,就去了这个剧组,凭借自己瘦猴的体格,出演一位道友,凭借出色演技拿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另一部叫《皇家饭》(1986)。

而成龙的《警察故事》,则是1985年的香港票房冠军。

就夹在他俩中间上映。

所以,可以这么认为,“现代警匪片”于李修贤开启于1984,成龙无缝衔接,并不落后。

甚至可以说是成龙开启了警匪片的新道路。

因为李修贤作为张彻的高徒,在开启警匪片这个细分片种的时候,其实脑子里装的还是旧式的江湖武侠片叙事。

只不过做的是把旧式的古装江湖武侠片,穿上时装而已。

这点在《公仆》上就有,但可能不太明显,因为《公仆》说的是警察因为在执行任务中开枪误杀无辜市民后引起风波的故事。

看起来颇为“现代化“。

这部电影火了以后,香港皇家警察公共关系科如获至宝,那是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李修贤也成了公共关系科的座上宾。

当然,一年后,成龙就接棒了这个待遇,并且《警察故事》更火,更正向,成龙演唱的警察故事主题曲也成了皇家警察《警训》的主题曲。

又一年后,李修贤的第二部警匪片《皇家饭》就看出问题了。

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个前警察,因为羊癫疯退出了警察队伍,然后化身地下警察惩恶扬善的故事。

是不是和你记忆中古天乐那部《夜叉》很像。

现在侠客,或者说现代捕快,现代赏金猎人。这就是古装武侠剧的旧思维,穿上时装而已。

我不是否定李修贤是警匪片大家。他是,而且比成龙在这条细分赛道耕耘的更深,更成熟。

我只是说,他和成龙在差不多时间进入这条赛道,而且成龙的思想可能更领先而已。在那个档口。

成龙的《警察故事》,也有警察因为“程序正义”而备受掣肘的内容,但故事剧情上完全就是现代犯罪题材,没有李修贤那么“武侠”。

当然成龙只是浅尝辄止。而李修贤则继续在这条赛道上不断前进,最终把这个细分片种发扬光大。

而成龙,则因为这部电影,真正将自己香港一哥的地位夯实。从此,也确定了自己的道路。

那就是正义,阳光,永远充满正能量的偶像包袱。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5720070a127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