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追星遇上“兵法”,会发生什么?最近IVE成员张元英的上海粉丝用一场街头行为艺术,给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答案。
事件发生在外滩附近某商业活动场地外。视频显示,人群正屏息凝神等待张元英座驾经过。突然,一名骑着共享单车的女子“无意间”闯入镜头——她先是假装路人匀速前行,在接近人群核心区的瞬间突然甩车、闪身插入空隙,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不到三秒就完成了从“路人”到“前线站姐”的身份切换。
更绝的是,周围粉丝见状立刻集体觉醒,迅速复制黏贴此操作:有人果断抛弃原站位,有人试图用更大体积的摄影设备抢占地形。真正路过的大爷大妈们则满脸问号,仿佛误入了什么快闪演习现场。
这波操作很快在社交媒体上炸开锅。网友分成两派激烈交锋:一派怒斥“破坏秩序”“给偶像招黑”,另一派却忍不住感叹“这应变能力不去搞情报工作可惜了”。甚至有军事博主跑来凑热闹点评:“典型的多点协同突防战术,建议收录进《现代城市追星作战手册》。”其他人纷纷效仿,一名女性随即跑向与她相同的位置。
事实上,张元英粉丝的“战斗力”在圈内早有传闻。此前就有站姐被拍到带着梯子蹲守机场,有人为抢签售名额提前三天扎帐篷——但相比这次“单车突袭”的临场创造力,过往操作都显得保守了。
追星疯狂到这种地步,真的没问题吗?心理学家指出,这种突破安全边界的行为背后,是当代偶像工业打造的“虚拟亲密关系”在驱动。当粉丝将见到偶像视为人生高光时刻,道德约束力就容易断线。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极端行为正在形成示范效应。就在该视频传播后,已有不少粉丝在论坛求教“自行车战术”细节,甚至有人发起“2025追星装备创新大赛”,提议开发伪装成买菜车的折叠梯、内置长焦镜头的保温杯等神器。
说到底,偶像需要粉丝支持,但绝不需要被当作军事目标来攻克。当热爱变成猎奇,当守望变成突围,或许我们都该停下来问问:这究竟是在追星,还是在迷失自己?
下次见到骑共享单车的路人,可得多留个心眼了——谁知道她车筐里藏的究竟是青菜,还是对焦距离20米的炮筒镜头呢?
当追星遇上“兵法”,会发生什么?最近IVE成员张元英的上海粉丝用一场街头行为艺术,给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