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有部电影(youbudianying001)
前段时间的《酱园弄》,很多小伙伴都唏嘘——
明明是部众星云集的大手笔制作,却棋差一着在故事层面。
其实放眼全球的电影,这样云集大牌影星的电影其实也不多见了,最大原因应该是制片方想要尽可能缩减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但这其中却有一个导演十分地“任性”,不仅作品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风格,演员阵容也是越发地“壕”,从主角到配角全是响当当的国际影星。
这不最近,这位导演又推出了一部堪称能“数星星”的大片,参演的明星包括七位奥斯卡提名者和四位奥斯卡奖得主——
这位任性的导演就是被称为“对称狂魔”的韦斯·安德森。
他是一位极具视觉辨识度的创作者,甭管剧本偏向搞笑还是悬疑,他总喜欢用对称构图、高饱和度色彩、平移镜头等方式,塑造出自己的视觉风格。
说通俗点,这是位让强迫症狂喜的强迫症导演,他的作品一直都在追求视觉层面的极致和谐,甚至画幅比例,都能成为他讲故事的工具。
在此风格基础上,韦斯·安德森的作品也吸引了不少好莱坞明星参演,很多甚至成为了他的御用演员,比如比尔·莫瑞、欧文·威尔逊、威廉·达福、阿德里安·布罗迪、爱德华·诺顿、斯嘉丽·约翰逊、蒂尔达·斯文顿等等。
尤其是最近几部作品,基本都是御用演员自由排列组合,甚至到了配角也是好莱坞戏骨这样的夸张程度。
而今天要说的这部《腓尼基计划》,配角有汤姆·汉克斯、布莱恩·克兰斯顿、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角则是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的一名欧洲富豪。
故事要从一起坠机事故说起。
1950年的某天,富豪科尔达乘坐的私人飞机,突然遭到炮弹攻击,机舱被炸开一个口子,助理当场身亡。
科尔达迅速来到驾驶室,试图强行降落,而此刻的飞行员已经慌乱无比,抱怨科尔达固执坚持起飞。
科尔达嫌他啰嗦,直接把飞行员弹射出去,自己驾驶飞机在一片玉米地强行降落,飞机虽然碎成了渣渣,但科尔达却幸运生还。
他捧着流出体外的内脏,瘸着穿过一片玉米地,来到报道飞机事故的记者镜头前,宣告自己大难不死。
从这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操作就能看出,科尔达早就习惯了这种大起大落的鬼门关。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奸商,贩卖军火、贿赂官员、偷税漏税、操纵市场,使用一些卑鄙的手段谋取暴利,成为欧洲最有钱的富商。
因此,科尔达树敌无数,隔三差五就突然遭受刺杀,这次飞机事故,已经是他经历的第六次了,尽管情况凶险,但他总是能够躲过一劫保住性命。
这次飞机出事后,科尔达意识到竞争对手已经越发癫狂,他必须尽快立好遗嘱,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人。
他的最佳人选,就是唯一的女儿莉斯尔,她从小被送去寄养,如今即将成为一名修女。
科尔达叫停了女儿的修行,要求她成为自己的唯一合法继承人,替他完成那个野心勃勃的、耗时30年的“腓尼基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了水坝、运河、隧道修建,合伙人包括矿业、铁路、房地产等领域的大亨,若如期完成,将使这片区域成为生财宝地,未来150年内都有可观的稳定收入。
然而,留给科尔达的时间并不多了,他还没来得及把女儿培养成合格的继承人,就遭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抵制,他们恶意抬高建筑材料的价格,企图使科尔达的集团破产。
为了让“腓尼基计划”顺利进行,科尔达只能哄骗合伙人增加投资。影片的主线故事,就是他带着女儿,以及刚刚雇佣的家庭教师兼助理,四处拜访合伙人的艰辛历程。
从剧情来说,《腓尼基计划》简单又直白,基本套路就是男主见到合伙人,双方因投资问题大吵一架,男主突然遭受生命威胁,又侥幸逃过一劫。
影片中最激烈的段落,就是看本尼西奥·德尔·托罗这个老男人,如何与汤姆·汉克斯、布莱恩·克兰斯顿、马修·阿马立克、杰弗里·怀特这几个老男人打嘴仗。
如果你是韦斯·安德森的粉丝,那么大概率还是会被这部《腓尼基计划》的画面“爽”到。
尤其是片头段落,遭受坠机事故后的男主,一边让护士疗伤,一边神态自若地享用早餐,画面色彩搭配和谐,道具形成错落有致的构图,十分赏心悦目。
此外,片中也一如既往地呈现出只有韦斯·安德森才能拍出的那种“鬼畜”搞笑氛围。
作为男主的唯一继承人,女儿莉斯尔对他并不亲近,反而因为童年父爱的缺失,对科尔达心生质疑。
她对父亲的那个需要奴役大量劳动力的“腓尼基计划”十分不满,也一度怀疑父亲如人们说的那样,是母亲自杀事件的幕后黑手。
但与此同时,莉斯尔的质疑和不满,促使她更加迫切了解眼前这个陌生的父亲,用自己的观察,慢慢拼凑出一个真实的父亲角色。
也就是在与女儿共同经历生死劫难的过程中,科尔达渐渐吐露了从未对他人讲过的心里话,他虽然是个十恶不赦的资本家,却也曾渴望温暖的亲情,他选择女儿作为继承人,一方面出于资本家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是对女儿的补偿。
这一路的劫难,也让科尔达更加理解了父辈们纷争的可笑根源——
这其中并没有多少实打实的爱恨情仇,更多的原因就是想知道“谁比谁更厉害”。
影片的高潮段落也呼应了这个潜在主题。
连续造成刺杀科尔达事件的幕后黑手,就是他的弟弟,他不仅要撕毁合约,从“腓尼基计划”中撤资,还要亲手干掉科尔达。
最终,科尔达靠着诡异的好运气战胜了弟弟,也在这一桩桩生死大事中看淡一切,他搭上自己的全部家当,填上了“腓尼基计划”的全部资金漏洞,宣告破产。
只不过,破产的科尔达似乎过得比过去更加惬意,在一家餐馆做起了后厨,下班后与女儿一起玩牌,终于实现了他从未达成的梦想。
从剧本层面看,韦斯·安德森似乎有意通过《腓尼基计划》,去复刻当年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两部电影都有一位贯穿始终的男主角,甚至设定都有些雷同,都是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的大人物。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男主古斯塔夫,爱钱爱到极致,对工作也要求到极致,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也从不吝啬对他人的赞美。
更重要的是,在时代动荡时期,古斯塔夫是一位面对邪恶势力,依旧坚守人性之光的人,他的贪婪虽令人不齿,但他的高尚却也令人十分敬佩。
相比之下,《腓尼基计划》中的科尔达,导演虽然也想把他打造成一个优缺点并存的争议人物,却少了时代背景的加持;
影片中少有的几处讽刺隐喻,也多是不疼不痒的蜻蜓点水,少了导演早期作品中的那种犀利感。
虽然亲情是塑造主角的重要切入点,但《腓尼基计划》的科尔达,一边怀揣着东方父亲少言寡语的外在形象,一边又用西方宗教忏悔的方式为自己兜底,
导致男主这个核心人物的闪光点,多少有些割裂感。
看画面,《腓尼基计划》处处都是“对称狂魔”的基本操作;
但论主题,导演虽有意复刻自己的巅峰作品,但他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韦斯·安德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