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看到“澳涞坞电影集团”在"中国最美山庄"澳涞山庄揭牌成立,内心非常感触。
别看2025年电影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票房292.31亿元,居中国影史上半年票房榜的历史前三,可是这个漂亮的数据有很大的“隐患”,电影市场的两极分化,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一是这个电影数据中的一大半票房,是由春节档的几部头部电影撑的“门面”,尤其是《哪吒》这部现象级电影,单片票房就拿了150+亿元,你算算其他电影的票房还剩几何?
另一方面是春节档后的3至6月,电影市场极度冷淡,到目前为止别说平日电影票房,就连几个小档期当中的精品电影,也没有一部超过5亿元以上票房,单月票房跌至近十年最低。
整个市场明显的过度依赖头部作品,已经让电影领域极度不健康。
尤其是中小成本的电影,因为质量参差不齐,院线和观众都不爱买单,很多电影连回本都难,更糟糕的是因此形成了市场上的恶性循环。
一边是片方拍的作品“无人可看”,另一边是观众吐槽“没有电影可看”,双方都很苦恼。
其实这点作为客户端的观众最有发言权,有网友就直白的说:“现在去电影院,要么奔着顶级特效,要么冲扎实的剧本,优秀的制作去,其他片子很难吸引我们。”
那么问题来了,市面上头部电影毕竟是极少数,中国这14亿的人口,难道每年只等着那几部头部电影过日子嘛?显然不太可能!
所以这次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澳涞坞”又站了出来!
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王海歌、中国电影制片人学会理事长焦宏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这三位平时难得一见的行业领军人物,在“澳涞坞电影集团”启航时携手露面,与百余位影视界精英一起为中国影视产业努力。
“三巨头”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非常了解,发言没有过多的口号和废话,目的非常明确。
在“澳涞坞电影集团”成立仪式上直接公布一项“5年发展规划”,集团将会投入20亿专资专项基金,走出一条"小成本精品化"路线,制作不少于30部优质影视作品。
同时他们还非常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希望以现代影视语言重新制作“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经典神话,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宝库。
甚至连近两年才盛行的短剧也没有放弃,将主题系列短剧纳入发展计划当中,全维度的去提高中国内地的影视剧品质。
显然 “澳涞坞电影集团” 是根据中国影视剧市场进行专项“发展规划”的,因为“澳涞坞”有自己本身有强悍的背景,不管是技术革新层面,影视制作全流程数字化方面,或者文化交流领域都话语权。
而且他们愿意将这样的“力量”用在刀刃上,对鱼龙混杂的小成本影视剧进行结构重造,不断调整影视剧供给,希望以“健康”的方式平衡两极分化的影视剧市场。
让我们的影视剧,不仅有《哪吒》那样的烈火,也有日常精品的星火,多元化发展,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