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音乐剧《大状王》|剧终台空戏魂留

admin2025-07-03  3

图源上海文化广场

2022年一个不经意的机会,我刷到了音乐剧《大状王》一镜到底的宣传视频。看完的那一刻,感觉被一股挤压了多年的热流瞬间燃烧全身,穿透所有细胞和神经。视频中,他们素衣着身、道具在手、脚踏转台、投影布光、演员们各施其“角”,在日常的排练厅利用相邻空间完成了精绝的调度演绎。一种“嚣张”又自信的态度在宣扬:玩调度、玩舞台、玩表演?论实力,我们当之无愧。

从那一年开始,日常在上海的我像在等待一个福音,伸长了脖子关注着它的公演信息。等了3年,该剧终于首次展开内地巡演,先上海、后北京、再回香港,同时,增加了一组演员阵容和原卡一起轮番出演。

图源上海文化广场

夜色降临,榕树下一位长者在为搬着板凳前来听故事的年轻人在预热今晚的故事。

“今晚啊,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一个人从坏变好的故事,他呢,是一个状师。”

“好人与坏人,又能如何定义呢?好啊好啊,我们来听听!”

年轻人们兴致勃勃。

就那样过去了很久很久,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听众们屏着呼吸焦急期待着故事结尾。

“最后他们赢了吗?他最终自己作出了选择,并非命运所逼,他是个好人,老天应该给他一个好结局!”

长者摇摇头:“他死在了阿细的怀里......”

听完故事的年轻人四散而开、各自走回家中。有些人低着头哭泣,有些人抬头望向星空,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时空斗转星移,上述场景就此来到了2025年。

看过太多眼花历乱的的舞台炫技,2025年的我们可能会忘了看戏的一个体验初衷:戏剧无非是想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讲得好不好,无疑可以是鉴定一个舞台作品成功与否的基准。音乐剧《大状王》是这槐树下讲故事的人,而我们就是离场时抬头思考的听众。

这一夜,我们在说书人一句“还看一代大状王!”下兴奋而紧凑地走入方唐镜的第80个冤案现场;在《报应》中第一次看见那只如梦如幻的美丽金蜻蜓、唤起儿时与小伙伴们的纯真回忆;在《悬崖》中寒风凛冽,与秀秀一起咬着嘴唇、淌着泪水,坚守心中不可动摇的信念;在《有阵时》中因妈妈煮的那一碗暖暖的热汤面而倍感被爱;在《一念一宇宙》中,我们激昂地站起,决意和台上的二人一起迎战下一幕未知的挑战;在《撒一场白米》里想起已远逝的亲朋,那一刻仿佛与他们冲破了阴阳之隔,诉尽思念、作一场淋漓尽致的告别;在《踏上清源》中陪伴何淡如历经人生起落、挫败的心酸;《道德经》中得以看见一个无惧生死、使尽智勇、破茧而出的“大状王”;《终审》是台上台下众志成城的最终一战,正义与愤慨在我们心中激起千层浪。所幸,我们赢了!

三声鼓声之下,随着一句“各位看官,今日我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离开了那个使我们又哭又笑、百感交集的时空。

故事落幕,星空下剧场外散落的人们大概在思考一个问题:真善美,这三个字好像一个熟悉却又遥远的朋友。小时候,我们被教导要好好守护它,但随时光流逝,我们默许它收藏在心中某个角落。它有多重要?需要我们时常看见它吗?虽不至于要用它面对解救天下苍生的问题,更多的,只是关乎自己命途的抉择,是否需要偶尔将它取出,温柔地擦亮?

看客的感受,永远是制作的标准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客观一句,这部剧带给粤语观众的感受必然会比国语观众深厚多些。比如粤港人的幽默梗点,有时候只起因于一个简单的语气或表情、又或是粤曲和童谣带来的本土熟悉感,更不论字幕翻译是否能做到无偏差,故而形成一小撮归属粤语观众的“加密体验”。但音乐剧向来就是一个带着“因地制宜”舶来文化的舞台类别,跨越语言、地域及文化更是音乐剧的家常便饭。多元、野蛮生长从来都是这个舞台类别能长青的营养之源。粤港文化之于《大状王》在评优的道路上不仅不是屏障,反而是加分项、是夺目之处。

语言的小阻塞,本剧其他方面的呈现足以做到满分弥补。而音乐无疑是《大状王》最出彩的大功臣。“帅”的音乐剧有很多,但我从未感觉过有哪个音乐剧的舞台表现能如《大状王》般“耍帅”。十几首贯穿全剧的歌曲几乎难分伯仲,没有明显的轻重之分,仿佛组成一张前所未有的金曲专辑。摇滚、圆舞曲、百老汇、佛音、阿卡贝拉、戏曲、梵音、歌剧美声等涵盖了27个音乐风格,表演方式也是破圈破到无边无际。有了一套好“架餐”,就需要一群有趣的灵魂赋予它们生命。17名演员的身上,我看到了满格的活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古灵精怪的他们身上有着过人的松弛感,似乎《大状王》是他们“一玩定局”的作品。

状王故事,公堂戏是重头戏份。在《大状王》的几场公堂戏中:公堂对簿的犀利语言一字一句踩唱在节拍点上,听得人热血沸腾,绝妙地呈现了字字珠玑、争分抢秒、脑筋急转、一锤定音的状师风采。而阿细的“天音”则赋予了人性审判台一种超然的浪漫感,在后段,这个人物始终带着至深的爱恨降临,将情感的七色多彩晕染全局。

图源上海文化广场

一个隐形的天平漂浮在聚光灯下:左边是人性道义,右边是俗世情感。法律题材的戏,永远都是这二者间博弈。音乐如何呈现这个天平?方唐镜是状师,所有紧凑而局促,跟随案情的音乐风格都是为这个角色所幻化的表演元素;阿细是一个情结,因一念一情而孤魂飘零,所以童谣、圆舞曲、抒情的梵音、生死轮回的佛音等都是他的“音乐仙子”。两个人、两股信念,两种色彩,占据着天平的各一方。两难全,他们便不作选择,共赴一场了结解救无辜幼童,兄弟俩携手道别这一世。是爱,助他们献祭正义。化解十六年的因果,这份友谊便是这一念一宇宙。

《大状王》最宝藏的是什么?

是演员至高的信念感

6月28日晚是刘守正/郑君炽组合,上海站演出的末场,我坐在了第一排。剧终之时,我走到台边将手轻轻放在台口,看着空空的舞台,泪流不止。想起刚才谢幕时,三位主演学着蜻蜓飞翔的样子离场。我回想这一夜,看清了台上每一个演员、每一张脸、每个表情,可感知那份情绪从他们的心里传达到了我心里。像是告别了什么,又像重生了一番。

演员和导演对角色、对剧的理解和情感的代入,他们彼此间无数个关注在戏和角色、故事意旨的倾谈、讨论是尤为重要的。愈是热爱一个戏、热爱一个角色,愈是为此反复探寻,日夜推敲试验,作品就注定愈发成熟和深刻。相较于之前看的两场而言,在这个末场中,我的眼泪是为演员和导演留的。因为透过台上,我洞见了台下他们为戏奋身的轨迹和影子,洞见了几位主演对角色无尽的诚意。

阿细将手勒在方唐镜脖子,喊出的那一声痛哭后,转台将他们随着暗光送至后区时,我就在想,那短短的几十秒专场途中,两位演员一定在哭泣。那是《大状王》的封笔之处,是故事的末页,是他们一次又一次从角色身上离开的时刻。一个角色,十年相伴,方唐镜和阿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场修行,带来了太多只有他们自知的心迹和感悟。

《撒一场白米》的选段就像一个漂亮无暇的艺术品,一句“爱恨相抵”,道尽了阿细的深情,郑君炽与这角色的融合度如此之高。阿细卒命于儿时,所以成人身躯的阿细在台上会偶尔表现出少年的天真烂漫。在公堂上,他是如此信任自己的挚友方唐镜,跟随他赴汤蹈火,时而信心饱满、时而担忧惊恐,灵魂像孩童般干净。

而刘守正演绎的方唐镜聪明绝顶,是一个内涵宽广的优秀状师。当秀秀在离别时表达不舍,他用“地老天荒”的诗意引导,给予她情感的遐想。足以看出,他并非一个小人物,而是有着生活哲学的人,只不过命运造化埋没了一身才情胸襟罢了。

梁仲恒和袁浩杨的演绎,也受到观众的喜爱。梁仲恒饰演的状师风趣潇洒,但他的方唐镜更像是一个只因思虑不周而犯错、自我救赎的年轻人。说话声线偏高的他,同时在唱歌时也气息略不足。主角需牵动观众跟随剧情,而他的压场气势还可再提高。袁浩杨的阿细表演上略显生涩,但能看出他在唱功上的发力,每当开唱时,他的状态有些抽离角色,可能因为他对人物的探寻还不够深入。

陈书昕的秀秀更有甜美小姑娘的感觉,歌声悠扬梦幻;丁彤欣的秀秀成熟、大胆、直率,有一种看透世故却又能安身立命的大女主感。张淼和邢灏的说书人不相伯仲,有各自风趣的特色,二人在八爷一角的演绎也相当层次丰富,时而像《红磨坊》的大班主西德勒般豪放,时而又像《阿拉丁》的神灯精灵般可爱。

除此之外,演员中我印象较深的还有饰演福全/假方唐镜的冯志佑。在我看来,他是导演安插在高潮戏《终审》里给观众的一个highlight的惊喜,这个角色既讽刺又带着反派的威胁感而至。冯志佑饰演的“假方唐镜”奸狡圆滑、残忍凶狠。这头风风火火与方唐镜口枪舌战,似是有一种“我也可以当状王”的傲慢戾气之势,那头又转向福家权贵阴柔低声、俯首称臣,随之咒骂百姓时无情且笑中藏刀。冯志佑在一首曲的时间里,反复高速切换这三副不同的嘴脸,实在是令人看得过瘾又惊艳。

方唐镜与阿细,在最后一刻将生命扑灭在产生了意义的事情上。生命、活着的意义,是我们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解答的问题。

大状王,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

《大状王》是不是华语音乐剧的天花板,我没有答案。到底是人保戏、还是戏保人,我也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大状王》是一个信号,是一个现象级的作品,它是爱戏人得到的一个福音。这些年来,我们的时代愈发浮躁,人心愈发乱,我们很久没有做过“精神的断舍离”了。对于这部“沪上宣传周期最长(3年)”的《大状王》,我相信每个人走进它之前都带着各自的愿望。有些人希望能得到“救赎”——看一场酣畅淋漓的好戏;有些人则依旧带着2.0倍速的“爽感主义”进场,以审视的态度试图将其自洽。无论是哪一种心态,似乎都不能使我们归于平静、谦卑、中性地对待一个作品。既如此,我们何不做一次“看戏人的精神断舍离”呢?

下一次再走进剧场的时候,我们不妨深呼吸,假装自己是一个简单的、去听故事的孩童,找回那份我们舒适的纯真。放下预设,放下浮躁的欲念,将话语权归还给舞台。

无论好坏,就如人生,最多也就是——体验一场。

-劇終-

Lan

鲜衣怒马少年郎,

戏如人生没句真。

真假莫辨心自问,

一纸剧评寻兰交。

本文落笔于上海文化广场多场观看后

配图为剧照

除标注外,由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及香港话剧团提供

攝影:夏冬

有染·与美好发生关系

舞 台|艺 文|悦 音|映 像

更多阅读 可点击

| |

- 灵 魂 编 辑 部 -

执行编辑: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责任编辑:Paula & Cheers

主编:许安琪 &阿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1472048a53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