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说:
“如果一个人水平挺高,混得却一般,大概率是因为人品不错”
这句话放在老戏骨张志坚身上再合适不过。
自1983年从学校毕业后,他一直担任江苏人艺的演员,至今已有40年的舞台生涯。尽管如此,他仍旧保持着国家三级演员的称号,这与他独特的个性密切相关。
偶尔在拍摄现场遇到那些傲慢的年轻明星,周围的人纷纷议论他们多么走红多么有名,而他只是冷着脸回应:
“我就问他有什么作品。”
做演员面临着太多诱惑,就连张志坚自己也说:
“其实名是虚的,利是真的。”
对他而言,荣华富贵并非他的首要追求,因为他内心深处珍视的另有其物。首先,他视优秀的作品为无上至宝,其次,他的妻子更是他视若珍宝的存在。她,便是他手中的明珠。
在妻子眼中,他不过是个平凡的戏子,烹饪技艺尚可,然而作为伴侣,却是无可挑剔。若非妻子在关键时刻给予他支持与鼓励,恐怕他至今仍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舞台剧演员。
01
张志坚,1955年于江苏南京降生,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人,言辞直率,行事果断,对繁琐的礼节不感兴趣。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张志坚自幼便养成了行动派的习惯。
张志坚的父亲极为重视他的文化教育,在他的父亲抽屉里,除了堆积如山的照片,还有大量书籍。在张志坚的童年时光里,他最钟爱的事情便是聆听父亲讲述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亦或是让父亲为他朗读书籍。
张志坚在父亲的熏陶下,培养出了两项浓厚的兴趣——阅读和锻炼身体。尽管他已经年过六旬,但依然坚持在健身房辛勤锻炼,汗水淋漓。他那健硕的身材,甚至让许多年轻人感到自愧不如。
张志坚的学业成绩一直优秀,然而,他在中学阶段遭遇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不得不在农村度过数年时光,这段经历不可避免地对他的学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毕业后,他踏入工厂,成了一名锅炉工。辛勤劳作后,他浑身是汗。脱去衣物,那结实的肌肉便显露无遗,引得工友们纷纷赞叹不已。
“看你文质彬彬的,没想到还有一把好力气。”
高考得以恢复后,周围的工友们纷纷劝他,认为他如此热爱阅读,理应投身高考的行列,否则在此地终其一生从事锅炉工作,实在是埋没了他的才华。
遗憾的是,他欠下的课程太多,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理想的学府,眼见儿子情绪低落,父亲便宽慰他说:
“当工人也挺好,靠自己的力气和技术吃饭,不丢人。”
在28岁那年,江苏人艺开设了培训班,计划选拔一批新演员。张志坚动了心,相较于在工厂度过一生,他心想成为一名演员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最终凭借其温文尔雅的气质和健硕的体态成功脱颖而出,他那非凡的谈吐赢得了老师的青睐,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父亲却毅然决然地提出反对意见,坚决反对他投身演艺事业。
父亲认为从事工人职业十分适宜,而成为一名演员对社会又能有何作为,因此他坚决持反对态度;然而,江苏人艺的老师们却不愿错过这位优秀的年轻人才,于是他们亲自登门,试图说服张志坚的父亲。
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父亲才最终点头答应。在张志坚即将踏上去学校的路上,父亲向他叮嘱道:
既然决定投身演艺事业,那么就力求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一个光明磊落的演员。
张志坚使劲的点头,在他的印象里,父亲的胸膛一直是挺着的。
经过在江苏人艺学员班的深造,他顺利转型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起初,他也是从扮演配角起步,有时在一部剧中,他需要扮演多个角色,这些角色中有的需要念台词,有的则无需开口。
在这段时间里,他邂逅了妻子张萍,张萍同样是一位文艺创作者,她对张志坚的表演情有独钟,可谓是他的忠实拥趸。
女追男,如同隔着一层薄纱,张萍不断向张志坚表达心意,不久后,张志坚也被这位温婉贤淑的女子所吸引,在双方父母的促成下,他们迅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02
在80年代,众多话剧演员纷纷投身影视剧领域,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追求快速的经济收益,毕竟当时话剧演员的收入确实相当有限。
张志坚的众多同仁纷纷选择了转行,不久之后,他们的荷包便迅速充实,而张志坚却始终坚守,全心全意地在戏剧舞台上磨练自己的演技。
1985年,张萍因工作变动而迁往北京,自此,夫妻俩开始了分居两地的日子。张志坚对妻子的情感深厚,不愿与她分离,于是他往返于南京与北京之间,即便路途遥远,他也从不觉得繁琐。
彼时众多演艺人士纷纷涌向京城谋求更多机遇,张萍夫人亦趁机相劝,力荐他也应前往北京寻求发展,毕竟他身为一位杰出的演员,若不投身影视行业,实在太过遗憾。
张志坚在深思熟虑之后,最终做出了决定,他选择在北京租赁了一处地下室,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活。
张志坚那时已年满三十,在影视行业这个领域,他的年纪并不算年轻,而且在此之前,他并未参与过任何影视剧的拍摄,因此他当时的处境显得颇为尴尬。
当没有影视作品可供拍摄之际,他便会蛰居于租住的居所内,潜心阅读,整理家事,并每日往返于接送爱妻上下班之间,堪称一位典型的“全职煮夫”。鉴于妻子忧虑他长期居家可能感到压抑,她便时常给予他慰藉与鼓励。
从事任何活动都经历一个阶段,尽管目前你暂时没有参与影视作品的机会,但我坚信你未来必定能成名。即便你终其一生都待在家中,我也会心甘情愿地支持你。
张志坚被妻子的话语深深触动,他紧紧地拥抱着她,有了妻子的相依相伴,张志坚不再觉得生活艰辛,反而倍感滋润,他感慨道:
“没戏拍就过日子。”
在那段时光里,他常常为了一道佳肴,在厨房里驻足数日之久,数年如一日,虽然参演的影视剧寥寥无几,却意外地研究出了众多拿手好菜,这让妻子时常戏谑地调侃他:
“你转行做厨子算了。”
1995年至2000年这五年间,张志坚仅参与拍摄了三部影视作品,它们分别是:
《白领丽人》、《再生勇士》、《楼上楼下》,产量少的可怜。
他并非真的急需戏份,实则是因为他过于苛求,对于剧本不佳的剧目不予以出演,对于那些自己不擅长的角色同样拒绝,若仅仅为了金钱而投身于自己不擅长的工作,那无疑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与不负责任。
张萍对于他的性情既感到自豪又深感无力,她不止一次地试图劝导他,希望他能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然而,张志坚对此也显得颇为无助:
“我也想改,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改不了了。”
有一次,一个合作过的导演找到了他,对他说:
我打算邀请你出演我下一部作品的角色,不过在此之前,你需要对武打动作进行一番学习,否则恐怕难以胜任。
谁知张志坚很云淡风轻的说:
“那就不演了。”
一句话差点把导演给噎死,他从没见过这么任性的演员。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志坚仍然演着副角,拿着不多的片酬,这期间不乏一些高片酬的片约,但他看了剧本之后都拒绝了。
因为年青时在农村日子了很长一段时刻,张志坚对日子的理解还一向停留在那个时分,那时虽然日子条件不好,每天扛着锄头下地劳动,但每个人都很单纯很高兴,而张志坚就一直坚持着这种高兴,认为钱多钱少,够用就好。
2007年,张志坚的坚持总算有了报答,他在《大明王朝1566》中饰演了小阁老“严世蕃”,他以精深的演技,收成了大批的粉丝。
这一年,张志坚现已52岁,算得上的是大器晚成,他的许多朋友都劝他,说你现在非常困难才有了一些名气,必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多拍几部戏。
张志坚嘴上答应的好好的,可扭头就拒绝了14个剧本,再次从观众的眼前消失,陪在妻子张萍身边做起了好丈夫。
03
在所有艺人之中,张志坚绝对属于那种浑身都长刺的,一言不合就会让对方“血溅当场”。
他当了一辈子的艺人,可仍然仍是国家三级艺人,而跟他差不多大的同龄人,都早已混上了一级艺人的称谓,有好事的人问他,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他想都没想就说:
“这和你有哪些著作不要紧。”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开罪了大半个娱乐圈的人,而他的狂傲也不止如此。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般都会慎言慎行,生怕开罪人,在这个圈子里混得好的人,都具有很高的情商,而张志坚却是一个异类。
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他,在剧组拍戏有没有一些趣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换作他人,必定会借这个时机讲一些好玩的事情,给观众留一个幽默风趣的好印象,可他却板着脸直接怼:
“拍戏便是拍戏,那么辛苦,哪里好玩了?”
把发问者给说的哑口无言,因此许多年青艺人在拍戏的时分都很怕他,但又很敬服他。
比方再拍
《大明王朝1566》时,他脸上的胡子都是粘上去的,中午吃饭前都需要揭下来,吃完饭再粘上去,非常的麻烦。
张志坚为了节约时刻,中午就爽性不吃饭,只喝一些水,导演很忧虑他的身体,他却说:
“一顿饭不吃不妨碍,我没那么娇贵,这样不只能节约时刻,还能让化妆师省点事,一举多得。”
他的话立马就获得了许多人的好感,也让那些动不动就带十几个助理的年青艺人感到惭愧。
不只如此,他为了不弄脏身上的戏服,怕有了褶皱不好看,他只需穿上戏服就站着,一天至少站七八个小时,累的腰酸背痛也在所不惜。
可谁也想不到,一向很“狂傲”的张志坚在家里却是一个“妻管严”,不只薪酬全部上交,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也都是妻子说了算。
妻子跟大部分女性相同,都喜爱逛街,而且还喜爱拉着张志坚一同,有时分他不想去,但妻子只需要一个眼神,他就乖乖的跟着走了,给妻子背包,给妻子递水,一副小跟班的架势。
他与张萍结婚多年,却从没有给妻子送过昂贵的礼物,就连过生日也没有什么仪式感,送花、送惊喜、送首饰,这些张志坚通通没有。
每次妻子诉苦他不明白浪漫的时分,他就低着头不敢说话,等妻子诉苦完了,才小心翼翼的解说:
“我其实挺浪漫的,便是在行动上差了点,我今后必定改。”
妻子看到他那副唯唯诺诺的姿态,也“噗嗤”一下笑了,看妻子笑了,他的心情也是大好,不大一会儿,就从厨房端出来了好吃的,这是他独有的浪漫方式。
04
张志坚的成名作,当属《公民的名义》。
这部剧的导演李路也是南京人,是张志坚的老乡,在筹拍这部剧时,许多投资方都忧虑这部剧播不了,纷纷撤资,因此剧组经费少的不幸。
为了节约经费,也为了确保这部剧的质量,李路就想到了张志坚,但又忧虑片酬太少,张志坚不会出演,便约他面谈。
可张志坚在看了剧本之后,根本就没有提片酬的事,反而直接告诉李路,他想演“高育良”这个人物,因为他觉得这个人物性格复杂,还长于伪装,很有挑战性。
而在片酬方面,张志坚则表明,只需让他演这个人物,不给钱也不要紧,正缺钱的李路喜从天降,立马就决定让他演“高育良”。
让李路都没想到的是,张志坚的不计片酬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为了拍戏,他乃至自己倒贴钱。
为了更贴近人物,张志坚对剧组预备的干部服不满足,认为像高育良这样的人,不能跟其他人穿的相同,所以他便自掏腰包买了一件
羊绒夹棉的,花了七八千。
到了正式开拍的时分,他又对剧组预备的眼镜不满足,为了让人物更像一个学者,他跑到眼镜店配了眼镜,又花了四五千,再加上其他,零零总总加起来,花了好几万。
其敬业程度,让许多年青艺人非常汗颜,在片场都很尊重的称他“张老师”,这句张老师并不是客套话,而是由衷的赞赏。
因为演的太好,这部剧播出之后,许多观众都认为他和张凯丽在现实日子中也是一对夫妻,乃至进行了一系列的炒作,让张志坚深受其扰。
所以在后来的节目中,他公开了自己的婚姻,告诉观众张萍才是他的妻子,乃至现场秀了一波恩爱:
“她真的离不开我,因为咱们俩太好了。”
《公民的名义》不只让62岁的张志坚再次火了一把,还凭此获得了白玉兰最佳男副角奖,也算是实至名归。
大火之后的张志坚依旧对剧本很挑剔,每年只拍一两部戏,没戏拍的时分则如他所说,用来过日子。
张志坚一向有健身的喜好,这个喜好对他来说有很特别的含义,不只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时刻让他坚持一颗童心,让自己随时坚持“清零”状况,只要心里变洁净了,才干更好的承载各种人物。
现在张志坚现已68岁,功利对他这个年纪来说,变的更加可有可无,他现在拍戏便是为了“好玩”,他所谓的好玩,便是
有难度,有挑战,有更多的可能性
。
拍戏现已成为他日子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物不好玩,那对他来说就没有任何含义,与其在不喜爱的人物上浪费时刻,不如带着妻子去旅游,去享用他们的二人世界。
张萍和他日子多年,也习惯了他的日子方式,虽然家里都是张萍说了算,但“管家婆”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也是非常的辛苦。
张志坚现在也很体谅妻子,没事就带着妻子一同去旅游,在没人的当地还会送上一个吻,弥补自己“不明白浪漫”的过失。
而张萍也越来越觉的,和张志坚相处的时刻越长,就越美好,他好像不会变老,总让她有新的期待。
许多粉丝也深有此感,希望张志坚能带来更好的著作,带来更多风趣的“人物”。
其实张志坚对咱们最大的启发,是他对日子、对工作的情绪,真正让人变老的,历来都不是时刻。
人心亦像一叶扁舟,如果承载了太多的心事,那就必定载不动太多的美好,
把自己变简单一些,不攀比不羡慕,坚持心的洁净,岁月才会灵动,风浪也会是景色,这样人才会显得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