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失的她》35亿票房奇迹,到《误杀》系列构建的亲情罪案宇宙。
陈思诚团队始终以社会痛点嫁接类型爽感,成为国产悬疑片难以逾越的高峰。
新片《恶意》将矛头直指当代社会的流量原罪。
抗癌女孩静静(杨恩又饰)与护士李悦(陈雨锶饰)离奇坠楼,演变成全民寻找“恶女”的网络狂欢。
在悬疑、犯罪的外衣下,主创团队用一部诚意之作,如手术刀般刺向流量时代的道德溃疡。
《三体》作者刘慈欣盛赞电影当下的艺术性,更强调其对未来社会伦理讨论的预判意义。
《八佰》导演管虎希望本片能成为暑期档“第一个好”,更是对电影的“社会实验性和当下性”赞不绝口。
影片目前已开启点映,口碑爆了,票房走势逆跌。
不出意外,10亿票房很轻松,可以冲击20或30亿,陈思诚又一次救了中国电影。
01、“坠楼案”真相:舆论罗生门
影片以护士李悦和患癌女孩静静的“坠楼案”,构建了三层反转迷宫,其呈现过程更是体现了当代舆论的罗生门。
第一层反转: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恶女”是可以被塑造的。
开场呈现医院监控缺失的悬案,静静的母亲尤茜(梅婷饰)一口咬定杀人凶手就是护士李悦。
网民立即开盒李悦,通过无限放大她的私生活,将其推向“杀人凶手”的审判台。
拥有千万粉丝的自媒体主编叶攀(张小斐饰)看似有凭有据的报道,更是将李悦推至风口浪尖。
于是,在警察还没有破案前,李悦就已经被互联网判了“死刑”。
然而,李悦真的就是“恶女”?
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早已无人在乎。
随着李悦好友道爷(李九霄饰)曝光的信息,舆情很快迎来反转:她内心善良,实则也是一个受害者。
第二层反转:一张照片和一罐奶粉,引发“恶意”猜想。
既然李悦“无罪”,那么谁又是下一个“恶女”?
尤茜在酒吧狂欢的照片充斥在互联网,网友质疑“女儿患癌,她还有心思庆祝”?
一罐高龄孕妇喝的奶粉,更是被认定为她抛弃女儿的“证据”。
没有人在乎尤茜是何时去的酒吧,以及为何去。
人们更不在乎她是否爱女儿静静。
如果摆在你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女儿手术只有5%的存活率,另一条是保住手术费。
你会怎么选,如果有一丝犹豫,或许就被认为放弃了女儿。
李悦和尤茜,被媒体和网民围猎的方式如出一辙,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第三层反转:如果只有情绪发泄,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恶女”。
叶攀本以“正义揭露者”自居,却在流量裹挟下沦为施暴者。
当李悦和尤茜被其所代表的权威媒体所吞噬,她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杀人记者”。
曾经那个追求真相、客观报道的记者,已渐行渐远。
当她以成功媒体人和优秀前辈的身份站在大学讲台时,她配成为榜样么?
在预告片里,导演采用“弹幕监狱”的视觉隐喻,满屏“死刑”、“恶母”的评论如蛆虫啃噬画面,场面十分惊悚。
真相或许比死亡更沉重,所有人都可能是恶意链条上的一环。
02、“全员恶人”演技大赏:张小斐转型成功,杨恩又是点睛之笔
张小斐:理想主义者的崩塌
凭《你好,李焕英》获得金鸡奖影后,无人再小觑张小斐塑造角色的能力,同时为她贴上“国民母亲”的标签。
叶攀调查案件时眼神锐利如鹰,却在网暴反噬时瞳孔震颤如困兽。
她将媒体人在良知与生存间的撕裂感,演绎得令人窒息。
尽管她有着媒体人的底线,却在无意间成为互联网围猎普通人的幕后黑手。
通过塑造理想崩塌的新闻人叶攀,她彻底撕碎了身上的标签。
梅婷:绝望母亲的恐怖具象化
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到《恶意》,梅婷再度贡献“生理性恐惧”式表演。
当尤茜目睹女儿坠楼时,喉头痉挛的无声嘶吼。
在医生确认静静死亡时,她如发疯的野兽,只想扑上去再看女儿一眼。
被误会是害死女儿的嫌疑人,她眼神里写满无以言说的憋屈和痛苦。
当她抱着女儿的遗照温柔擦拭,无人再怀疑她爱得深沉。
杨恩又:被残酷命运折磨的纯净天使
在《人生大事》里,孤儿武小文赚取了无数人的眼泪。
《天堂旅行团》中身患癌症的小女孩余小聚,她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再次打动人心。
在本片她是10岁的抗癌女孩静静,在本不该承受痛苦的年纪,被残酷的命运折磨。
她的身上到处都是伤口,痛入骨髓的大手术做了两台,小手术无数。
当最后的真相公布,她留给母亲的话,就如天使一样抚慰人心。
才12岁的她已参与近20部作品,保持下去,她有望成为下一个张子枫。
03、流量时代:“恶意”能杀人?
从李悦到尤茜,她们被塑造成“恶女”的方式,就像是复制粘贴。
在这个时代,如果被拿着放大镜看私生活,没几个人能全身而退。
本片最细思极恐的地方,就是将互联网的“恶意”具象化为一场群体犯罪。
以社会良心自居的新闻人叶攀,本有着远超普通人的判断力,却在舆论的漩涡中逐渐被影响并做出错误的决定。
从围猎普通人的幕后黑手,到被流量反噬,她的遭遇虽是咎由自取,但同样值得每个人警醒。
本片对现实社会有深刻的映射,当热点事件发生,无数自媒体人纷纷下场各抒己见,搞笑、吃播、带货等八竿子打不着的都成了“意见领袖”。
流量背后,是对金钱、名利赤裸裸且无下限的追求。
动机不纯的自媒体追逐流量,那么普通人呢?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本片揭示了新闻制造的产业链,同时将所有人的参与感拉满,每一个点赞、留言和转发,都是“热点”的有机组成。
具体到电影里,那就是当媒体人和大众都充满“恶意”,那么一个本就在经历丧女之痛的母亲,将会绝望地走向不归路。
当尤茜抱着女儿的遗照走向楼顶,所有之前参与网络狂欢的人都是帮凶。
媒体人报道新闻前要三思而后行,要拿出合格的职业态度,对输出的观点负责。
普通人若少些“恶意”,多些独立思考,让所谓的“真相”如子弹飞一会儿,那就善莫大焉了。
后记
舍弃了《误杀》的亲情煽情,及《消失的她》的奇观反转,本片以冷峻笔触剖开互联网的灰色地带。
在信息爆炸、真相难辨的时代,克制与审慎才是对抗恶意的终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