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电影《脱缰者也》入了上海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去年他在《边水往事》里演技就有人议论。
朱亚文和郭麒麟两个人的路走得不一样了。
朱亚文从前演《闯关东》的朱传武,《红高粱》里的余占鳌,人们说他是“行走的荷尔蒙“。这个名号在他身上贴了好久。
后来他的事业慢慢不顺了。
2019年他去first青年影展说脱口秀。他讲了一句话:“连说相声的都来了,我为什么不能来?“
他脸上没笑,这话听起来不好笑。
他说的是台下的郭麒麟。郭麒麟站起来想回应,想让气氛不那么尴尬。朱亚文继续说下去,说他怕德云社这个“门派“,还把于谦说成郭麒麟的父亲。
朱亚文还说到郭德纲的电影评分,叫郭德纲“家父“。大家都愣住了。。。。。。“家父“是自己的父亲,他要说的应该是“令尊“吧?
朱亚文在台上说个不停,台下的郭麒麟成了人们看的中心。
郭麒麟脸上有点不自在,但还笑着说:“导演们,看看这样的演员能演好人物吗?“然后对着导演席说:“各位导演,我这表现能不能演戏,您说了算。“
这两句话让他从难堪中走了出来。
这事在网上传开了。网友指责朱亚文不尊重人,情商低!“行走的荷尔蒙“这个形象没了,新的标签是“低情商“、“刻薄“。
后来朱亚文不再总是演男主角了。
今年的《人生若如初见》和《长安的荔枝》里,他的角色不是中心人物。观众对他的表演有意见,说他油腻。
《长安的荔枝》中他演杜甫。
观众觉得他表演痕迹重,摇头晃脑,表情夸张。有人说他演的像李白,不像杜甫。送别李善德那场戏,看起来像喝多了,没有文人的样子。
郭麒麟身上有个标签——“郭德纲之子“。这个身份是好处,也是包袱。
德云社里,郭德纲对他要求严格。其他人背十段相声,他要背二十段。在台上说错一点,当众就被训斥。
郭麒麟自己也努力。他从200斤减下来,现在看起来精神了。
他相声说得有名气了,也有人说他“拼爹“、“有黑幕“。
他没怎么回这些话。
他去了影视圈,想在那边证明自己。
2019年,他在《庆余年》里演范思辙。这个角色是他自己去要的,郭德纲不知道。他把说相声的感觉用在演戏上,那个地主家的傻儿形象,演得很生动。打算盘那段,话说得快又清楚,很多人说好。
这个角色让他在演艺圈有了位置。
后来他演的戏多了。《赘婿》里,他演的宁毅带着京味儿的幽默,那部剧观众不少。《平凡之路》里,他演一个学历不高的职场新人,电梯里那个缩着身子的样子,打工的人看了有同感。
今年,他主演的《脱缰者也》进了上影节。这是他第二次和曹保平导演一起工作。这部电影可能会让他演员的身份更稳固。
关于他的传言,质疑声,一直都有。他态度低调。用作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