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试毒:张译《以法之名》、李一桐刘宇宁《书卷一梦》、刘学义孟子义《桃花映江山》等

admin2025-06-30  0

本周鹅酷桃各抬一部,一部扫黑题材剧,还有两部古偶正面对冲,都来聊聊。

《桃花映江山》

6.26上线,鹅独播

易军执导,苏妮编剧,刘学义、孟子义领衔主演,根据白鹭为双原著《桃花折江山》改编的古偶《桃花映江山》。

我努力看了四集,只能说是一个标准的A级古偶,一次非常典型的长剧短剧化改造,是流水线作品里最会糊弄的,自觉不该花的力气也真一丝一毫都不多花。

所以我毫不意外又双叒叕地看到了弱智的权谋、前后不挨着的片段式剧情、为短视频高光传播炮制的不顾逻辑生硬的名场面,和包括男女主在内的标签化的各色人物。

孟子义网红感超强的脸叠加完全不考虑古装剧调性的网红妆容和瞪眼演技、口型大量对不上的全员配音尤其不贴脸又装腔作势的男主配音,都在摆明车马地宣布:害,我们就是这么个剧,能接受就丢掉脑子留下来,受不了就快走呗。

它比于正《临江仙》更学到短剧的精髓:什么逻辑性世界观情节自洽不自洽,什么沉浸感信念感人物连贯不连贯,哪怕男女主的机智交锋纯靠拿了对方的剧本开了天眼,只要我男帅女靓几分钟一个强对抗爽打脸,总有观众为我留下。

影响这一套短剧打法发挥应有作用的是剧集的主设定:女主一个冷宫长大的公主,为了在掌权的后妈手下保全弟弟,自愿和亲邻国四皇子,结果因为被人下药送到同样被下药的权相男主床上还被当场撞破,皇子嫁不成了,为仍能履行和亲职责,她自愿给已有一妻二妾的男主做妾,还成功说服了邻国国王和自家后妈。

不管是不是原著核心梗,这个设定最终呈现成这样,可以说是想象力突破天际。别说两个相对平等的国家了,就算是附庸国,你问问当年的朝鲜愿不愿意把公主嫁给张居正做妾啊?公主给丞相做妾,修的是什么秦晋之好啊我请问?自己国家的王室从此都不用做人了是吧?

但它影响下沉度的并不是这坨谁都会骂两句荒谬的逻辑本身,而是这样一来它!就!不!够!爽!主动做妾这件事过于影响爽感,哪怕你说女主在府里一点亏都不吃,哪怕用脚趾头都能猜到男主跟一妻二妾都没有肉体关系甭管脑残不脑残伊就是洁白如雪莲花,但你既然打下沉短剧路线,不爽就是原罪,更何况这一切的忍辱负重还是为了弟弟!?

至于演技,两位反正也就出个脸——虽然一个太现代一个已有年龄感,再按场景给点大差不差的情绪,谈不上演不演的。这剧省力气到女主上一秒换上了丫鬟的衣服逃命下一秒就全套公主造型出现在了四皇子府前,那男女主也跟着省省力气怎么了

总之剧就是这么个剧,本来觉得太过典型所以没必要写太多,但还是不知不觉啰嗦了这么多。

豆瓣未出分

个人评分:4.5

适合人群:i长剧短剧化、i孟子义、i刘学义、i权相公主搭配、能接受为保护弟弟自愿做妾设定

不适合人群:对逻辑还有一丝丝要求的、对古代妆造有基本需求的、不能忍受纯模式化表演的、看这类剧必须爽度拉满的

结论:抬走吧,下一部

《以法之名》

6.24央八黄金档,酷独播

傅东育、郑世龙执导,傅东育、张成龙等编剧,张译、李光洁、蒋欣等领衔主演的检察侦查剧《以法之名》。

在观众理解的角度,这其实就是一部扫黑剧,只不过它的切入视角和重点都放在检察系统内部,以检察机关对司法人员职务犯罪乃至成为黑社会保护伞的自查去推动剧情,所以“检察侦查剧”这个类型很怪,但也贴切。

我不仅已追平,还每天迫不及待准时打开,这样的追剧体验已经很久没有过了。本剧前期虽然有点小问题,但非常非常值得推荐,观剧体验是渐入佳境的。

第一集片头曲前后的引子很夺人眼球:片头曲前是一个人深夜在冰河上凿洞然后坠入的过程,这一趴我一直在感慨构图与调色的质感,从《风吹半夏》到《以法之名》,傅导审美是真不错。

片头曲后紧接着一段自拍的视频,视频里一个检察官较为平静的自述,自认是黑社会保护伞,故事张力瞬间拉满。

但由于第一集正文必须从开庭当日女律师当庭喊冤进入故事,所以庭审各方,包括公检法的各位工作人员和领导、涉黑团伙的大小角色、几个辩护律师,在短时间内陆续出场,人物众多,还要匹配诸多职位职务,观众很容易搞混或者搞不清谁是谁、谁是做什么的、相互间的隶属与上下级关系如何,导致情节看起来略碎。

间隙里还要交代此刻尚与主案件无关的男女主,通过他们工作上的冲突去塑造人物。这部分女主人设也有些立过头,强势和不讲理是两回事,可以柔和一点不这么极端,心里抵触+有情绪都正常,但落点不该是为难同样也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同事。

所以如果你在第一集被劝退很正常,信息量大又散乱,强势的专业女性又被塑造成不太讲理的刻板印象这一点也很容易触到女观众雷区。尽管如此,这一集剧情的基本吸引力还是很有保障的,我也强烈建议大家看下去。

第二三集男主家庭戏份看似有点跑题,但张译演得趣味横生,而且岳父这条线应该有伏笔,所以影响我沉浸的其实还是张译角色参与指导小组到底违不违背回避原则而党组会这个决议现实中有没有可能发生,因为有点反直觉。我反复思考觉得两可,于是直接咨询了检察官朋友,答案是实践中像这种同学、朋友关系会去综合判断是否影响公正处理案件,既然组织派他去了,那就是认为不影响。

但上述挑剔与质疑到第四集都被我搁下,这一集让我彻底看进去并很想知道后续情节,尤其蒋欣饰演的女组长问话董晴饰演的女律师这一段真是牢牢吸引住我,整场戏里女律师的所有抗辩都是相当专业但观众也听得懂的法言法语,叙事效率相当高,这个复杂大案的框架至此完成了初步搭建,涉案各个人物也都有效“动”了起来,把“出场的公检法角色到底哪些是保护伞”这个主悬念深深敲进观众脑袋,用群友的话说,完了看谁都像坏人。

从第四集开始,剧情就在这个高效节奏上一路推进,五六集那个潜在黑社会组织的无法无天与猖獗横行越来越展现得淋漓尽致,尺度不小,节奏飞起,七八集随着发现的疑点越来越多,指导小组也越来越迫近真相边缘,另有神秘人带来案件重大突破,情感冲击也越来越强,不再一一赘述,但确实看得我非常过瘾,流泪也不止一次。

除了越来越好的叙事水平,主创在视听把控上也做得很出色,很多国产剧根本谈不上镜头语言,但《以法之名》不同,构图讲究,音效配乐都恰到好处,不光前面提到的开篇死亡画面的构图与色彩让我印象深刻,洪亮卫生间里的一整段情绪宣泄也设计感十足,配乐恰到好处,第十二集众人终于等到孙专委带检查组来会合的段落也做得非常燃,都很值得单独拎出来聊聊。

这个剧的体制内味道也非常正,其中大量台词都带着体制内特有的“一句话三个音儿”风格,非常值得细品。举个例子,男主被省检察长要求评价自己两个(可能)涉案的同学,男主评价死者乔振兴时,用了非常具体的场景描述,画面感强,配合张译的演绎非常动人,当评价市检代理检察长时,他的原话是↓

很正向的话,但结合前后剧情,结合体制内面对领导评价同事这个具体场景,另一层含义也昭然若揭:这位同学更加务虚,野心和抱负在更高的职务和权限上,同时原则性可能就没那么强。同样的,第十二集兰书记请指导小组吃饭时席间的一番官样发言,也是冠冕堂皇下的图穷匕见。

这些台词的水平,没个大几年体制内功力真心写不出来,但是本剧做得很好的是,品出这些弦外之音的观众能更早理解人物,但即使观众品不出这些,也并不耽误对剧情的基本理解。

最后就要说到表演。每次看到这种全员靠谱的正剧班底贡献精彩群戏,都让我无比舒适无比欣慰。张译虽然角色又是公检法,但跟这几年他最被观众熟知的一根筋甚至带些愁苦的角色有所区别,洪亮看起来是个机关老油条,表层气质用东北话说“欠儿了吧唧”和“贱吧嗖嗖”的,有点像他早年间演家庭情感剧时那些小男人角色,但又有坚定信仰作为底色,所以并不让我觉得雷同。而随着情节深入,这个检察官的血肉越来越丰满,应该会成为张译又一代表角色。

蒋欣初亮相有点受角色设定拖累,但在第四集她进入工作状态时就非常专业非常对味儿了,感觉她又点亮了专业精英女性这一大领域,可喜可贺。而且她怎么越来越好看,是那种不影响专业性气质的好看,非常有味道。

前四集还让我觉得格外好的是演女律师的董晴和演死者妻子的徐梵溪,一动一静,都是非常好的表演。李光洁几次大特写我其实有点看不出来他的表达是否精准,这要结合后面他到底充当了怎样的角色,才能回头判断给得准不准。

还有分局里一直在帮助秦锋的小女警杨婧,非常有警察样,又有点独特气质,结果一查竟然是王艺荻,就是《漫长的季节》里殷红的饰演者,真是演什么像什么的剧抛演员啊。

其他如王劲松老师、冯嘉怡老师、刘佳老师等老戏骨,演秦锋的宋熹、演程子健的金泽灏、演万潮的章煜奇等中生代演员,都表现出色。目前只有任重、潘之琳和演龙哥的赵煊给我感觉略逊,不是说差,而是在这种剧里谁有一点不自然都会很明显,所以大家也都拿出看家本事,贡献出让我沉浸其中的精彩群戏。

豆瓣未出分

个人评分:暂时8分,后续不烂尾还要加分

适合人群:i检察侦查、i扫黑题材、i公检法相关、i张译、i全员演技派飙戏

不适合人群:对此类题材完全无兴趣的、看剧只想得到不动脑子快乐的、重度脸盲+体制内职务完全搞不清楚的

结论:别水别烂尾,hold住!

《书卷一梦》

6.26上线,桃独播

郭虎执导,任庄柳、夏洛特编剧,李一桐、刘宇宁领衔主演,原创穿书古偶剧《书卷一梦》。

这个剧上线当天,听取“癫”声一片,说起来都是剧很癫,这是风格和优势,某个层面上也是问题所在。

先说优点。

首先是梗的新颖度。穿书已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框架,《永夜星河》就把这一点做得很足,当然在长剧领域也还没到用滥的程度。但穿越剧本在长剧里还相对新颖,最重要的还是穿越一个癫狂大烂剧的剧本,这才构成了本剧的独特之处。

被穿越的剧本《清宁一梦》的“烂剧”设定给《书卷一梦》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施展空间。第一集里,经纪人为顶流男演员争取听起来很离谱的待遇、女主看剧本脑中构建所有古偶烂俗套路的戏仿桥段、女主要另嫁他人就必须去死的十次死亡惩罚,这些让第一集具有较强观赏性的听起来就有梗有趣的片段,正得益于《清宁一梦》的烂剧设定。

包括第3到6集里男主必须救女主的各种超越物理限制的飞奔拯救,也都因基于烂剧设定而具备合理性与“政治正确”,古偶观众可以一边吐槽古偶套路一边内心无障碍地欣赏古偶套路,一个不错的创意让前期做戏空间非常丰富。

同时,前几集的《书卷》在癫这个风格上,也确实做大做足,做出了调性统一的气质,用剪辑、表演去共同托举这个癫癫的创意和文本,确实做到了各部门劲儿往一处使。尤其十次死亡的整段剪辑,配合倍速设计与夸张音效,癫得好玩又好笑,非常抓人。

创意与气质的显著不同,令前两集具备起码的新鲜度和趣味性,这也与本剧之前的两版预告片给我的感觉是一致的,贵圈这次确实不是预告骗。

但八集看完,我对《书卷一梦》的观剧体验与《以法之名》恰好相反,是一路递减的。从第二集后半段开始,当新鲜感逐渐褪去,节奏开始变缓,情节开始变散,片段式的短剧化的情节缺乏递进与钩子,五六集时我已经很不耐烦,第二天更新的七八集更是看了很久才磨完。

造成这种观感的原因之一,是前期在【穿剧本】设定的具体构建上不够细致,因而在情节推进上缺少了关于进阶的“打点儿”与阶段性总结。

女主穿越剧本,然后呢?她有什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的?她想留下还是回去?她为此做了哪些计划?每一集剧情具体进展到计划的那个阶段了?起码我看到第八集时,剧情对此仍糊成一团。

对比《永夜星河》前几集,女主穿书后有一个系统一直在颁发任务和施加惩罚,她虽然是被系统推着走,但她的目标、计划、系统强制性的程度与相应惩罚,以及女主主观能动性能发挥的作用等等世界观构建层面的信息是非常清晰的。

反观《书卷》,女主穿越剧本后只用了一秒就接受穿越事实,没有任何挣扎就默认留在剧本中为了钱和地位,对结局注定悲惨的女主命运没有任何真实意义上的惧怕或担忧,所有言行都仅应对眼下的危机。十次死亡都没能让她总结出任何死亡归因甚至没让她洞察到自己必须走主线这一穿书最浅显的核心设定,要到第三集才恍然大悟“哦我要走主线”,意识到这一点后也没有分析自己要做什么才能破坏剧情主线自救,没有摸清怎么才算自救的明确目标,更没有具体的计划,只笼统搞出一个“咸鱼逃命计划”,除了搞清楚主要人物就只会复诵大情节点,这么多集下来堪称浑浑噩噩。穿过书的人都知道,这也太糊涂了。

这个模糊呈现的咸鱼逃命计划里只有人物和名场面,与剧情里女主糊涂程度非常匹配

如果是短剧,只用一段段情节推动剧情倒也无妨,但S+长剧,在这方面不该是如此含混的状态。

这些问题落在具体剧情里,还严重伤害到女主人设。

前面说的女主一秒get穿书状况并没有任何挣扎就打算留在剧本里因为这样可以过躺平的人生,这是没有抱负;穿过来后完全不去思考和总结“我要做什么才能彻底改变命运”,没有任何改变命运的具体执行计划,这是没有规划;十次死亡惩罚下来,她对自己会不会死,死了以后会回到什么时间点,自己有多少重活的机会,死亡带来的疼痛是不是真实的,也没有任何总结和盘算,这是记吃不记打;前几集她唯一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男主必须救女主,女主不会死在男主手上”,却也没有任何利用这一条规律解决问题的剧情设计,甚至在被男主的第二身份数次搭救后,已掌握这条规律的她完全猜不出第二身份就是男主这一昭然若揭的答案,这是纯笨啊。

一个不上进、不聪明、逻辑水平一塌糊涂、脑子光滑如斯的女主(倒是蛮符合女明星人设),开篇靠做观众嘴替和随时随地贱嗖嗖OS显得讨喜,但作为女主的深层魅力在哪里呢?如果说她把穿剧本当游戏一样脑子一丢就是玩儿,可玩游戏的人最起码也知道总结规律让自己玩得更好更开心吧?

说到游戏,女主前几集一以贯之的游戏心态——设定和表演都很明显,让她没有与任何角色产生任何深度情感链接,导致剧情以“有没有她”为分界点产生巨大割裂。当剧情不围绕女主发生时,我还能感觉到一些角色间的真情实感,但围绕女主发生的所有剧情,因女主没有任何情感投入,就变得游戏感十足。

这就有点致命。因上述穿书目标与具体计划的缺失,已经让观众很难真正忧心女主的处境和进程了,而女主完全不投入感情,观众也就没法跟着她投入并产生情感起伏。在前两集这些问题还不凸显,大家嘻嘻哈哈也就看完了,可一直嘻嘻哈哈十几集吗?倒不是说不能作为纯消遣看下去,但当没有目标没有情感没有递进的片段感逐渐增强,观众很容易疲倦。

同时,贯穿全剧的悬念其实是【超烂剧本】和【超渣男主】在女主视角和观众视角上巨大差异的缘由,我看到的就有“剧本前后版本差异巨大而女主只看了一版”的猜测,也有“纸片人穿现实世界干涉剧本造成莫比乌斯环”的猜测,但前八集看下来,主创并没有让女主对此差异有任何正常人应有的疑惑与察觉,女主那没完没了的OS始终用来插科打诨玩梗搞笑,使得这一悬念主线完全游离于女主的主观能动性之外,非常可惜。这种情况下,观众很可能等不到主创最后去翻转“烂剧”“反派”这两个前期核心设定的悬念,就弃剧了。

台词上的细节问题也有不少,比如一个童星+科班出身的有经验的演员怎么会说这么没有常识的话,比如“全尸”也可以是所剩无几的,但比起来,这些都是小问题了。

李一桐在剧里蛮好看的,表演乍一看也挑不出大毛病,尤其台词把握还挺生动,但她相对不走心的“只表演情绪不塑造人物”表演惯性,其实是加重了上述核心问题的程度,让观众很难与她建立情感链接。刘宇宁也是他个人的正常水平,虽因烂剧和穿书后”纸片人”“类反派”设定而多了一些表演容错空间,但基本还是惯性表演。

最后补一句:之所以对《书卷》剧作层面的优缺点不厌其烦说这么多,正因为它没有给我很强的流水线感和缝合感,而是在创意层面给出了些新颖的东西也展现出一定的野心,所以才想深入探讨它为何给我一种剧情高开平走的感觉。

豆瓣未出分

个人评分:6-6.5,开篇新颖有趣,后续逐渐降分

适合人群:i穿书、i戏仿、i癫狂气质、i吐槽古偶俗套桥段、i李一桐、i刘宇宁

不适合人群:对穿书类剧情开展有清晰要求的、逻辑要求者、对女主内驱力和智商有高要求的、太癫婉拒的

结论:开篇抓人,但不解决上述核心问题,后续剧情会逐渐乏力

本周还看了《F1:狂飙飞车》,不需要多说,本片就是燃、爽、视听盛宴,银幕越大越好,音效也是本片重要主角,汉斯季默的配乐发挥相当出色,所以请尽量选择IMAX和杜比。只要你不讨厌引擎声,它就会带你度过非常刺激的2小时40分钟,哪怕在第一分钟就知道故事会如何结局,都不影响你在所有赛车片段里获得肾上腺素拉满的快感,在第一视角上体会真正的速度与激情。

电影由七届F1世界冠军得主汉密尔顿担任监制,因而片中关于F1赛事的刻画在保障戏剧性基础上最大程度还原了专业度。F1爱好者能识别出每一个赛场状况的原型,非车迷也能看懂并很可能对主角的诸多策略发出“这样也行”的感慨。当然,尽管片中所有骚操作都能在真实赛事里找到对应的事迹,但电影的艺术加工将之浓缩在同一个车队的半个赛季里也确实容易产生一些误导,这也是一些F1车迷对本片不满的原因。

年过六十的布莱德皮特状态神勇,老哥帅到电影里发生那通常会让我反感厌倦的浪漫戏份时我也愿意忍受。所以是的,剧作上这就是一个没落英雄重新崛起的经典叙事,非常old-school,没有近几年来好莱坞疯魔追求DEI所致的乏味干瘪,但与此同时关于女性角色的塑造也就回归到了”闯祸““花痴”和“罗曼蒂克”的点缀作用,如果你非常在意这一点,要谨慎选择。

本周豆瓣开分与重要分数变化:

《酱园弄·悬案》开分5.9,目前降至5.8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开分7.7,目前降至7.6

《地球特派员》开分6.9

《临江仙》收官,开分6.1

《长安的荔枝》分数降至6.7

那么本周就是这样,有缘下周见!

看了啥,来聊聊~

影版三大队 鸣龙少年 爆裂点 恋恋红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1256060a46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