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届白玉兰奖的评选中,中国电视剧创作持续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中国电视剧单元入围的10部作品《边水往事》《城中之城》《凡人歌》《玫瑰的故事》《庆余年第二季》《山花烂漫时》《我的阿勒泰》《我是刑警》《西北岁月》《小巷人家》各具特色,入围名单发布后也获得观众的高度认可。
6月24日上午,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中国电视剧精品创作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本次论坛汇聚行业核心力量,主管部门、优秀电视剧主创、专家及平台代表齐聚,共同探寻中国电视剧的破局之道与进阶之路。
坚守艺术理想和人民情怀
影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与政策支持,今年总局更将精品创作工程列为十项重要工作之首。除入围的作品,《日光之城》《大海道》《六姊妹》等电视剧也意义重大、反响强烈。
本次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致辞,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纪宏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罗毅,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昌博,浙江省金华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豪等出席。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高长力表示:当前 格局发生剧烈的裂变、冲击和重组,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背景下,我们要坚守艺术理想和人民情怀,沉下心,从事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这要求理顺五个关系:一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关系,二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三是精品创作与更广传播的关系,四是内容创作和科技创新的关系,五是文艺批评与恶意舆情的关系。
“影视+文旅"的双向赋能是近年来行业关注的热点之一。《长安十二时辰》的盛唐风华,让西安的街巷游人如织;《我的阿勒泰》的热播,让去阿勒泰的机票一票难求;《繁花》的镜头摇曳,更是将黄河路的烟火酿成了全球观众的上海情书。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昌博总结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项目的四点经验。一是筛选适配的影视 IP,结合西安唐文化底蕴和街区区位优势,与版权方合作实景化呈现剧中场景;二是营造沉浸式体验,通过唐装、美食、演艺等让游客变参与者;三是整合资源,联手剧组美术团队、西安演艺集团等打造多元体验;四是推陈出新,打造“唐朝的节日”IP,运用AI、AR等技术升级场景。
丰厚的文旅资源,给影视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与场景。优秀的影视作品对激活旅游市场经济,推动地方发展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已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动能。
精品剧集的长久生命力
精品剧集不等于流量叠加,更不只是奖项的标签,它需要结构扎实的故事、稳定高效的机制和足够耐心的创作周期。沪产电视剧《蛮好的人生》以单集2.17收视峰值,刷新央视近年播出记录;在网络端飞快斩获优酷热度值破万,背后是创作者对精品化创作的极致追求,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创新意识。
导演汪俊表示,考虑到短剧、微短剧的兴盛,在创作初期就进行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首先,在剧本创作阶段,加强情节密度,强化戏剧张力,加快戏剧节奏。在每个单元故事选择上,在确保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强调它的新奇性、特异性和反常规、反套路。另一方面,相对于短剧、短视频,人物塑造上的扁平化、类型化,在人物刻画上强调复杂性、多面性以及成长性。
从近一年来剧集市场的整体表现来看,长短之间并非此消彼涨,而是内容生态的双翼。其中《藏海传》《蛮好的人生》《沙尘暴》《难哄》等拥有独特视角和创新叙事的剧集广受用户好评,表明在短平快的洪流中,观众依然渴望和珍视可以反复咀嚼的长内容。
优酷副总裁刘燕红表示,短剧的浪潮奔涌而来,以轻快的节奏,精准的爽点设计,为我们打开了理解用户偏好新的窗口。而长剧为受众构建更为深度的精神体验,这种体验并非源于时长本身,而是源于三重独特价值。第一是以美学匠心构建沉浸世界,第二长剧情感真实更能触发用户深度共鸣,第三以价值锋芒照亮现实的思考,成为记录和反映社会民情、思想变迁的价值灯塔。
本次获得白玉兰提名的作品《山花烂漫时》,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改编,历经4年时间筹备,期间团队往返华坪20多次,剧本3次推翻重写。
出品方之一歆光影业总裁康捷表示,当下的影视行业观众审美日益成熟,市场呼唤有深度、有浓度、有温度的精品。剧集的长久生命力来源于真实,真在人物,真在细节,真在情感共振。《山花烂漫时》像一面镜子,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正是这份将心比心的信任,才让精品剧能够穿越时间,持续焕发生命力。
都市情感剧《玫瑰的故事》在创作时达成了整个班底认知维度的一致性,彼时市场的偏好是不要陷于情情爱爱漩涡里的大女主,而团队着重描写了黄亦玫整个人生的感情经历,剧集播出后收获了热烈反响。
编剧李潇表示,通过对黄亦玫感情的描写,写她的成长,写她这一生怎么活、怎么爱,怎么选择,怎么失去,又是怎么不后悔的。所有的人物塑造都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人物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按照真实人性出发,不美化主角,每个人都有人性弱点和光芒。
这些在创作与制作一线具有代表性的嘉宾在白玉兰电视论坛齐聚,分享他们对“精品剧生命力"的理解与实践,让行业和大众对精品内容的创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精品化创作引领产业升级
在精品化创作的基础上,内容如何从“作品"走向“体系"?又该如何构建一个以创作力为核心、以产业机制为支撑、以长效价值为目标的可持续内容生态?在本次论坛的“破局之道:精品化创作引领产业升级”圆桌论坛上,各大平台方代表进行了深度探讨。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每个平台对精品剧的评估存在不同的指标,但对于文化艺术欣赏的认知根于每一个工作者心中。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潇表示,在追求“好”上面,平台追求在艺术成就、社会价值和商业回报三者之间的平衡和长期主义,长视频领域对于其他的商业领域、社会领域的共振效益应该被凸显出来,因为它是一个总体价值。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尔云表示,腾讯视频在探索精品化内容创作的道路上,会摈弃唯数据论,转而以兼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维评价体系”为标准,制作精品内容、创新内容生态,以实现可持续升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纪录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高级编辑马骏表示,总台通过前置评估来提高使精品出现率,第一维度是创新,项目制片人包括第三方评估团队对剧本做详实评估,主要从题材角度、主题立意、人物设定、人物关系、台词对白、戏剧情境等全方面的创新性考察;第二维度是观众,能否给观众带来真实感、新鲜感、代入感。
湖南卫视党委委员、芒果超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海表示,有三个维度做评判,一是播放倍速,观众倍速播放表明剧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对内容的不认可;二是复看率,能否成为观众“N刷”的养老剧,三是能否带给观众认知与思考,除了体会到角色、人物魅力,也感受到创作者对创作这部作品的真诚和匠心。
历经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对中国电视剧的专业审视从未改变。通过高质量的评奖,对优秀作品及其创作者进行褒奖,不仅能够引发对影视创作现状的思考,也有利于引领未来电视内容的创作趋势。白玉兰奖再次发挥其行业风向标的作用,对行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共同期待6月27日“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见证白玉兰奖各项荣誉的正式揭晓。
— THE END —
作者 | 刘翠翠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于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