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FIRST主竞赛入围|我认出风暴

admin2025-06-30  2

2025启年,我们向创作者询问——“除了电影,你还关心什么?”

新的回答,正通过新的一批影像给出。秉持着严肃、干净和诚实的创作态度,创作者们以一腔孤勇,持续证明着电影精神的顽强生命力。

历经前序六次评审会议的严谨审视,这份入围名单,正是对开年叩问的回应——肯定个体生命的尊严与力量、探索内在世界的复杂性,既是对当下时代的深切回应,也是对人性与创造力的诚挚礼赞。

曹申堃 独立评论人|剧场导演

秦天 导演

周佳鹂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

今年,剧情长片的创作依旧展现出强大的自驱力量与韧劲,创作者在有限成本内展现的技术执行力与思想弹性清晰可见。元电影的持续涌现,是青年创作者袒露脆弱、刀锋向内的直白宣言:“我们还要创作,我们还在创作”;诗歌作为第二艺术载体被广泛应用,与画面辩证共生,敏锐捕捉着视点之外的氤氲,成为影像内在雕琢的独特方式;众声相异的方言电影一如既往,以深植在地的切肤真挚,强化着地域文化的丰饶图景。

然而,在叙事时间充裕的长片领域,实验精神的激荡尤显不足。部分作品或囿于已成模式的知觉体验,或因追求逻辑秩序而牺牲了风格演练的机遇。影像内在的媒介转化与神秘莫测的闪光,仍有待创作者不断挖掘,不断以自身的“难以名状”去冲撞陈规。

陈玮曦 纪录片导演|记者

章梦奇 纪录片和剧场创作者

赵谦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纪录片导演

纪录长片则展现了另一种深沉的力量:深耕议题,长期跟踪,为呈现复杂现实与个体生命经验打下基础。扎实的田野调查、一手影像采集、对日常肌理的细致捕捉,共同构成对抗信息浮泛的力量。它们虽非总在宏大公共领域高歌,却往往以亲历者的姿态,通过私人事件折射社会脉络,提供了比邻而居的真切感受——亲眼目睹、抚摸、聆听、经历,这样的过程复杂而珍贵。这些作品提醒着我们:“用力”观看真实,是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必经之途。

陈亦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 学院副教授

梵一 媒体人|影评人

汤厉昊 动画导演

短片以其鲜活、生猛凸显出存在感,上千部短片成为上千个最激进、最具批判意识的试验场,并回归到创作理应拥有的姿态:我只用我所知道和愿意的方法,去拍摄我非讲不可的故事,去袒露真实的毛边。

动画领域成为技术性与材料选择的反叛前哨,许多创作者大胆抛弃光鲜的三维主流,用看似朴素的材料与手法(如泥塑、剪纸、复古像素),锻造出荒诞冷峻的社会寓言。实拍作品则如游隼,敏锐地搜寻着生活密林中的沉默与低语。

丁大卫 策展人|评论人|制片人

郭柯宇 中国内地影视演员

虹影 作家|编剧|导演

梁鸣 导演|编剧

刘新竹 剪辑指导

本届FIRST竞赛征片(2025.1.1-4.28)共收到有效报名影片1329部(总时长40267分钟),报名总量、有效报名量、短片报名量均创新高。除中国大陆核心创作群外,近20个联合制片国的出现勾勒出青年创作的国际化版图,其中旅日背景创作者作品表现亮眼。剧情片占比近80%,纪录片近15%,动画约5%。女性导演占比34.3%,千禧年后出生的创作者超500人(占36.3%),18-30岁创作者(64.8%)则构成影展中坚力量。入围影片中,长片首作率与全球首映率皆为72%,中国大陆首映率86%;短片的中国大陆首映率高达91.3%。

评审所见的千余部作品,构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影像星系。在电影工业日益追求标准与安全的当下,这些作品以近乎莽撞的大胆和不被驯服的姿态,回归创作最本质的冲动——一种“非说不可”的孤勇。或许电影活力与希望,恰恰深藏在那些尚未被流水线磨平棱角的、敢于冒犯、敢于失序的“倒刺”之中。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1227340a46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