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文/孤岛森林) 6月28日晚,第36届金曲奖颁奖典礼在台北小巨蛋落下帷幕。香港歌手方大同以遗作《梦想家》获评审团奖、最佳作曲人奖。吕士轩拿下最佳华语男歌手奖、最佳华语专辑奖。魏如萱时隔5年再摘最佳华语女歌手奖。TRASH乐团摘得最佳乐团奖,动力火车则赢得最佳演唱组合奖。新人奖被someshiit山姆拿下。内地音乐人苏紫旭与安志华凭借音乐项目《以空》拿下演奏类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杨乃文首度献唱金曲奖 携手告五人串烧热单
这组表演是作为本届颁奖礼最有看点的演出节目对外宣发,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从选曲上就略显敷衍:第一首《爱人错过》就已经很难理解,象是一拍脑袋:“好吧,让我们就搞一首告五人的代表作吧”,于是杨乃文一直盯着提词器,潘云安和犬青的声音也出不来,恍惚以为是杨乃文和两个伴唱。第二首的《思绪的尽头》更是不明所以,这首热单原本是杨乃文和乐团傻子与白痴的合作曲目,同样是乐团,告五人反倒要在金曲奖唱其他乐团的歌曲。至于第三首《爱情研究院》,音区又不在杨乃文的舒适区,声音听感不适。这次演出是杨乃文出道28年来的首个金曲奖演出舞台。此前她预告时讲:“曲目具挑战性,请大家拭目以待!”结果是这三首歌曲,不免让乐迷哑然失笑。
彭佳慧不负天后之名 轻松拿捏金曲表演
月初才在小巨蛋开完演唱会就投入金曲奖表演准备的彭佳慧,果然没有让歌迷失望。本次金曲奖的演唱不负其“双语歌后”的盛名。从《快乐的人请举手》,到《敲敲我的头》,再到《旧梦》、《大龄女子》……6首新歌旧曲一口气唱不停,串烧华语、客语,曲风跨度之大,都被彭佳慧轻松拿捏,声音表现稳定极了。10分钟的演出,让人以为在看彭佳慧的个人演唱会,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彭佳慧火力全开,绝没有要客气的意思。
萧煌奇串烧致敬翁孝良 魏如萱追思逝世音乐人
《梦田》《我的未来不是梦》《天空不要为我掉眼泪》《奉献》《和天一样高》,五首翁孝良创作的经典曲目,由萧煌奇重新演绎。尽管年近半百,但萧煌奇的声音没有老化的痕迹,丝毫不输原唱之姿。虽然编曲方面略不匹配,但萧煌奇的演唱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全力完成了串烧表演,大将之风,可见一斑。魏如萱的追思演出,分别演唱了琼瑶创作的《一帘幽梦》,方大同《爱爱爱》,ASOS《十分钟的恋爱》。中间用自己的《彼个所在》作为主题串烧,简练而有力量。特别是当《十分钟的恋爱》响起,相信不论场内观众还是在线的乐迷,都会不禁泪目。尽管这段表演不足“十分钟”,但所有乐迷心里对这些逝世的传奇音乐人都“多希望能够永远不分离”。
天后米希亚MISIA献唱金曲 心意满满
原本计划去年4月来台举办演唱会的米希亚MISIA,由于地震的缘故,不得不取消演出事项。所以今年特地来金曲奖颁奖礼为歌迷弥补遗憾。这也是她暌违7年的首次台湾演出。米希亚选择演唱了她的代表作《希望之歌》和《向着明天》。依旧是完美发挥,带着几个乐手,简简单单,米希亚MISIA站桩输出就把金曲奖颁奖礼唱成了《我是歌手》的舞台。果然真正的歌者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本届金曲奖颁奖礼取消了以往的主持人角色,替换为6组艺人担任“六角引言人”串联整个颁奖典礼。这六组艺人分别为Energy、Trash、桑布伊、许富凯、蔡健雅及罗文裕,正好代表着不同世代与音乐风格,以此呼应本届金曲奖的多元样貌、凝聚力量的主线。想法不错,但执行效果非常糟糕。颁奖礼开场没有任何的仪式,Energy组合几人悠闲地走上台,尬聊了整整三分钟。没有配乐,没有演唱,没有大屏视频辅助。三分钟后就直接进入了新人奖的颁奖阶段。
或许主办方也没有想明白,这六个代表到底该以什么形式,讲什么样的话来串联整个颁奖礼。显然,金曲奖被“六角螺丝”这种抽象概念“裹挟”了。哪怕用再多高级的、复杂的语言阐释每一年的金曲奖主题,用再华丽的、有创意的视觉设计包装舞台,但最终内在音乐方面的缺失都无法掩盖。
如果说之前“六角引言人”的噱头是某种灵光乍现,但最终实现效果只能让人认为是金曲奖已经找不到合适的主持人了。往届老一辈主持人如黄子佼负面缠身,复出无望;陶晶莹被“三金”禁止;黄路梓茵路人缘尚未修复……就算再找魏如萱,也太临时抱佛脚。
金曲奖评审团主席丁晓雯早先的采访就已经对今年的金曲奖风向做了透露——多样性及开放性。丁晓雯强调的音乐面向多元,在奖项上体现的就是台语、原住民语音乐人逐渐“入侵”演唱类的制作、编曲等奖项。由此便导致许多获奖人在大众接受度上,略显不足。或许是为了奖项上的平衡,又将年度歌曲奖,授予男团Energy的《星期五晚上》。这导致最终的获奖名单,看起来不免让人有点“精分”。也许明年的金曲奖获奖者保不齐都是台语、客语、原住民语歌手。
获奖名单如下:
年度专辑奖:李竺芯《Suí 水》
年度歌曲奖:Energy《星期五晚上》
最佳华语专辑奖:吕士轩《好声豪气》
最佳华语男歌手奖:吕士轩
最佳华语女歌手奖:魏如萱
最佳作曲人奖:方大同《才二十三》
最佳作词人奖:张淦勋 Giyu Tjuljaviya《南回之子》
最佳编曲人奖:戴晓君、吴蒙惠《Dipin Kari Tang 面包 咖喱 刺猬》
最佳专辑制作人奖:高潮(林志仁)《云就要翻过山》
最佳单曲制作人奖:海大富《BUNUN 布农》
最佳乐团奖:TRASH乐团
最佳演唱组合奖:动力火车
最佳新人奖:someshiit山姆(薛融暄)
最佳台语专辑奖:李竺芯《Suí 水》
最佳客语专辑奖:黄子轩《牛骚 New Soul》
最佳原住民语专辑奖:戴晓君《VAIVAIK 寻走》
最佳台语男歌手奖:陈以恒
最佳台语女歌手奖:李竺芯
最佳客语歌手奖:黄子轩
最佳原住民语歌手奖:Kumu Basaw 姑慕·巴绍
演奏类最佳专辑奖:张贝芝《练习曲》
演奏类最佳专辑制作人奖:苏紫旭、安志华《以空》
演奏类最佳作曲人奖:王育嘉、简聿民、林均宪《参螺旋》
最佳音乐录像带奖:导演rafhoo《Antenna》(HYUKOH、落日飞车演唱)
最佳演唱录音专辑奖:SangHyun Cho、HyeSeok Oh、王昱辰、YJ (Moollon)、刘先彬、Norman Nitzsche、Norman Nitzsche《AAA》
最佳演奏录音专辑奖:Brian Montgomery、Brian Montgomery、Mark Wilder《OR 手术剧院》
最佳装帧设计奖:Chanhee Hong、Na Kim《AAA》
评审团奖:方大同《梦想家》
特别贡献奖:翁孝良、马兆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