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禁播12年,怎么这剧还能上啊?

admin2025-06-22  6

关注片片,精彩绝不错过

看了这么多电影电视剧,又来一部让我产生“今夕是何年”错觉的片子。

倒不是说拍得有多好,布景演技有多沉浸,只是没想到,距离“严打”抗日神剧已经过去整整十二年,还会有这样令人咂舌的剧情出现。

今天咱们就来狠扒一下晓明新剧《潜渊》的槽点。

别看《潜渊》跟谍战天花板《潜伏》只差一个字,剧情上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剧中晓明饰演一名失忆的特工,只记得有个什么任务,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

随后就倒在了东北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地中。

等晓明再醒来,已经被山里的一户猎人兄妹救下。

这对兄妹自称在山中打猎多年,但妹妹一张嘴就是标准的普通话,这也就算了,全当她普通话学得好,关键是哥哥也不说普通话啊!

难不成这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妹吗?

身为特工的晓明立刻察觉到异样,当机立断将哥哥死死按住。

这里不经意展示超绝肌肉线条也算晓明的一大特色了。

随后误会解除,晓明从兄妹俩口中得知,已经在雪地里昏迷了三天三夜。

要不是遇到他们,这会儿已经从霸道总裁变成高冷总裁了。

不光如此,晓明脑袋里还有一块弹片没取出来,兄妹俩叮嘱他千万不要剧烈活动。

话音刚落,门外就传来一阵狗叫,抗日剧的大反派出场。

为了提前做出准备,黄晓明发动顺风耳,将门外日军的战略部署听的一清二楚。

这对兄妹知道被包围了,端起墙上的莫辛纳甘步枪就要拼命。

欸?这里有好奇的观众就要问了,为什么是步枪不是猎枪呢?

其实他俩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专门在这御龙山中等待有缘人。

至于这莫辛纳甘步枪,是二战中的常见枪械,单次最多可装入五发子弹。

当然啊,咱们晓明哥第一次出手肯定不会出现子弹不足的问题。

咱们先抛开事实不谈,现在小屋已经被日军包围,只有晓明才能带他们逃出这里。

根据目测,这批鬼子起码有十多人,晓明云淡风轻之间就干掉六名鬼子。

剩下的鬼子听到动静过来支援,没想到一盏民用汽油弹飞出,将一众鬼子活活烧死。

现在鬼子所剩无几,晓明决定用最帅的动作干掉他们。

一个滑铲下去,鬼子就失去了反抗能力。

晓明就像戏弄猎物的猎人一般,将鬼子玩弄于股掌之中。

最终,晓明收拾完所有鬼子,单枪匹马顶着暴雪和寒风,下了日军层层封锁的御龙山。

至于那对兄妹,他俩反正是没走,最终被支援来的鬼子抓了活口。

但是剧中并未交待原因,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观众老爷有明白的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兄妹二人英勇就义。

领导前脚刚走,后脚下属就图省事简化工作,这种把领导话当放屁的打工人也是不多见。

根据领导的推测,日军前往火车站严查晓明的踪迹。

但咱们晓明是何许人也,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就从山区跑到市里,而且避过所有岗哨成功进入火车站。

不光如此,他还盯上了一个 人的身份证。

这 人也是没心眼子,晓明几句话就获得了他的信任,将他的全部家当轻松骗到手。

而晓明用偷来的身份证和流利的日语,成功避过所有审查,顺利南下。

至于他本次南下的目的地,则是从一块拼图上看来的“海”字。

排除青海威海海南海淀这些地方,一定就是上海了。

至于怎么排除的,那你别问。

列车到达苏州站后,一名军统女特务上车。

这名女特务目前正面临搜捕,着急忙慌的坐在晓明身边。

眼看追兵将至,女特务想拔出手枪拼命,幸亏晓明霸气出手,将她的手按下。

晓明面对搜查镇定自若,从兜里掏出偷来的证件递过去,对面的人也丝毫没有起疑心,听到晓明的日语就去搜查下一节车厢了。

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实则不然,我看是学好一门外语才最重要。

不久后,晓明成功抵达上海,此时的上海审查相当严格,只因日军的高级女军官通过蓝牙连接上了晓明的脑电波,将他的目的地推测出来。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是女军官呢?

因为明治维新后的 《陆军敕令》和《海军敕令》中,都明确规定女性不能参军,《兵役法》也只适用于17-40岁的男性公民。

有时候真想求求编剧多读点书。

“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回到正题,此时晓明已经到达上海,面对伪军盘问,晓明一个巴掌下去就给打老实了。

男主也是你一个龙套敢问的?

但晓明刚出火车站,就被上海的斧头帮盯上。

斧头帮又叫铁血锄奸团,在二战期间确实在上海一带进行抗日活动。

只不过剧情中是1940年,而斧头帮在1936年帮主王亚樵被刺杀后就解散了。

我收回编剧没文化这句话,有两把刷子,但是刷子上没毛。

当然啊,也不排除小股帮众抗日情绪高涨,看晓明说日语想把他弄死的可能。

总之,这几个龙套自然不是晓明的对手,分分钟就被晓明做掉,晓明成功脱身。

随后,晓明凭借记忆找到一处老宅,在这里发现了一份关键线索——瑞金医药。

然后又顺着线索找到一间书房,很自然的推开书柜,发现一道暗门。

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在一堆文件中发现了一块拼图,正好能与手中的那块拼到一起。

然后就又在灯罩里发现了自己需要的一把钥匙。

布什戈门!!!你还敢再敷衍一点吗?

主角解谜纯靠运气,随便找个地方进去就有线索,刚好又能解开自己的身份谜团,刚好又能推动主线剧情,好事儿全让你占了是吧。

找完线索的晓明出门就碰上被特务追捕的女主,也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那位军统女特务。

女主也很奇怪啊,怎么在哪都能碰见他???

追兵越来越近,二人躲进身后的帘子里。

追过来的特务也是重量级,这么明显的遮挡就是看不见,愣说这儿没人。

*不能我一个人受罪

不过二人还是被特务发现,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二人被追上天台。

我觉得如果不是女主活着影响晓明输出,他一个人能把特务全杀了。

为了不让女主受伤,晓明决定展示神力,通过一条手腕粗的麻绳从二十米左右的天台速降。

落地之后甚至连发型都没乱。

晓明在本剧中的高光表现包括——

在零下三十度的大山中昏迷三天,从昏迷中苏醒后一口气干掉了十多名鬼子。

更是在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里从山区跑到市里,用精湛的日语获取 人的信任偷到身份证。

在火车上迅速理清自己的思路前往上海,并在上海顺利解开自己身份的谜团,顺手还救下了女主。

而且这一切都是在脑袋里有一块弹片的情况下做完的。

这已经不能用手撕鬼子形容了,他就算是祖国人干完这一套业务也得掉层皮。

早在2013年,广电就发布了整改过度娱乐化抗日神剧的通知,撤档了相当多已经过审或还没过审的神剧,咱们熟悉的“手撕鬼子”“包子雷”“枪斗术”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但确实让人万万没想到,在遥远的5202年竟还能有如此摩擦观众智商的剧本出现。

从主角到配角,从场内到场外,从导演到编剧,无一例外都透露着一种清澈的愚蠢。

为塑造“美女反派”这一标签,特意安排 女军官,殊不知二战时 女性连军营都不能进。

为凸显女主“傲娇公主”的个性,安排她拿枪指自己的上级,这事儿让戴笠知道棺材板都要气翻起来。

道具更是神中神,1940年竟然出现了现代才有的弹簧塑料伞,编剧是不是以为去旧货市场买点没人要的老物件就能当道具用了。

剧情更是毫无逻辑,随便扔出来的煤油灯就能当汽油弹用,每次剧情进入瓶颈就以一段回忆强行推动剧情。

网传本剧制作成本三亿,但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与几万投资的互联网短剧差别不大。

反正内核都是“歪嘴龙王”式的反杀爽感。

真就把观众当 人整呗?

与其看一集四十分钟的裹脚布,不如点开一个免费短剧,开启二倍速,完全抛开脑子,享受纯粹的快乐。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青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0593637a29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