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片片,精彩绝不错过
看了这么多电影电视剧,又来一部让我产生“今夕是何年”错觉的片子。
倒不是说拍得有多好,布景演技有多沉浸,只是没想到,距离“严打”抗日神剧已经过去整整十二年,还会有这样令人咂舌的剧情出现。
今天咱们就来狠扒一下晓明新剧《潜渊》的槽点。
别看《潜渊》跟谍战天花板《潜伏》只差一个字,剧情上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剧中晓明饰演一名失忆的特工,只记得有个什么任务,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
随后就倒在了东北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地中。
等晓明再醒来,已经被山里的一户猎人兄妹救下。
这对兄妹自称在山中打猎多年,但妹妹一张嘴就是标准的普通话,这也就算了,全当她普通话学得好,关键是哥哥也不说普通话啊!
难不成这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妹吗?
身为特工的晓明立刻察觉到异样,当机立断将哥哥死死按住。
这里不经意展示超绝肌肉线条也算晓明的一大特色了。
随后误会解除,晓明从兄妹俩口中得知,已经在雪地里昏迷了三天三夜。
要不是遇到他们,这会儿已经从霸道总裁变成高冷总裁了。
不光如此,晓明脑袋里还有一块弹片没取出来,兄妹俩叮嘱他千万不要剧烈活动。
话音刚落,门外就传来一阵狗叫,抗日剧的大反派出场。
为了提前做出准备,黄晓明发动顺风耳,将门外日军的战略部署听的一清二楚。
这对兄妹知道被包围了,端起墙上的莫辛纳甘步枪就要拼命。
欸?这里有好奇的观众就要问了,为什么是步枪不是猎枪呢?
其实他俩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专门在这御龙山中等待有缘人。
至于这莫辛纳甘步枪,是二战中的常见枪械,单次最多可装入五发子弹。
当然啊,咱们晓明哥第一次出手肯定不会出现子弹不足的问题。
咱们先抛开事实不谈,现在小屋已经被日军包围,只有晓明才能带他们逃出这里。
根据目测,这批鬼子起码有十多人,晓明云淡风轻之间就干掉六名鬼子。
剩下的鬼子听到动静过来支援,没想到一盏民用汽油弹飞出,将一众鬼子活活烧死。
现在鬼子所剩无几,晓明决定用最帅的动作干掉他们。
一个滑铲下去,鬼子就失去了反抗能力。
晓明就像戏弄猎物的猎人一般,将鬼子玩弄于股掌之中。
最终,晓明收拾完所有鬼子,单枪匹马顶着暴雪和寒风,下了日军层层封锁的御龙山。
至于那对兄妹,他俩反正是没走,最终被支援来的鬼子抓了活口。
但是剧中并未交待原因,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观众老爷有明白的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兄妹二人英勇就义。
领导前脚刚走,后脚下属就图省事简化工作,这种把领导话当放屁的打工人也是不多见。
根据领导的推测,日军前往火车站严查晓明的踪迹。
但咱们晓明是何许人也,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就从山区跑到市里,而且避过所有岗哨成功进入火车站。
不光如此,他还盯上了一个 人的身份证。
这 人也是没心眼子,晓明几句话就获得了他的信任,将他的全部家当轻松骗到手。
而晓明用偷来的身份证和流利的日语,成功避过所有审查,顺利南下。
至于他本次南下的目的地,则是从一块拼图上看来的“海”字。
排除青海威海海南海淀这些地方,一定就是上海了。
至于怎么排除的,那你别问。
列车到达苏州站后,一名军统女特务上车。
这名女特务目前正面临搜捕,着急忙慌的坐在晓明身边。
眼看追兵将至,女特务想拔出手枪拼命,幸亏晓明霸气出手,将她的手按下。
晓明面对搜查镇定自若,从兜里掏出偷来的证件递过去,对面的人也丝毫没有起疑心,听到晓明的日语就去搜查下一节车厢了。
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实则不然,我看是学好一门外语才最重要。
不久后,晓明成功抵达上海,此时的上海审查相当严格,只因日军的高级女军官通过蓝牙连接上了晓明的脑电波,将他的目的地推测出来。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是女军官呢?
因为明治维新后的 《陆军敕令》和《海军敕令》中,都明确规定女性不能参军,《兵役法》也只适用于17-40岁的男性公民。
有时候真想求求编剧多读点书。
“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回到正题,此时晓明已经到达上海,面对伪军盘问,晓明一个巴掌下去就给打老实了。
男主也是你一个龙套敢问的?
但晓明刚出火车站,就被上海的斧头帮盯上。
斧头帮又叫铁血锄奸团,在二战期间确实在上海一带进行抗日活动。
只不过剧情中是1940年,而斧头帮在1936年帮主王亚樵被刺杀后就解散了。
我收回编剧没文化这句话,有两把刷子,但是刷子上没毛。
当然啊,也不排除小股帮众抗日情绪高涨,看晓明说日语想把他弄死的可能。
总之,这几个龙套自然不是晓明的对手,分分钟就被晓明做掉,晓明成功脱身。
随后,晓明凭借记忆找到一处老宅,在这里发现了一份关键线索——瑞金医药。
然后又顺着线索找到一间书房,很自然的推开书柜,发现一道暗门。
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在一堆文件中发现了一块拼图,正好能与手中的那块拼到一起。
然后就又在灯罩里发现了自己需要的一把钥匙。
布什戈门!!!你还敢再敷衍一点吗?
主角解谜纯靠运气,随便找个地方进去就有线索,刚好又能解开自己的身份谜团,刚好又能推动主线剧情,好事儿全让你占了是吧。
找完线索的晓明出门就碰上被特务追捕的女主,也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那位军统女特务。
女主也很奇怪啊,怎么在哪都能碰见他???
追兵越来越近,二人躲进身后的帘子里。
追过来的特务也是重量级,这么明显的遮挡就是看不见,愣说这儿没人。
*不能我一个人受罪
不过二人还是被特务发现,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二人被追上天台。
我觉得如果不是女主活着影响晓明输出,他一个人能把特务全杀了。
为了不让女主受伤,晓明决定展示神力,通过一条手腕粗的麻绳从二十米左右的天台速降。
落地之后甚至连发型都没乱。
晓明在本剧中的高光表现包括——
在零下三十度的大山中昏迷三天,从昏迷中苏醒后一口气干掉了十多名鬼子。
更是在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里从山区跑到市里,用精湛的日语获取 人的信任偷到身份证。
在火车上迅速理清自己的思路前往上海,并在上海顺利解开自己身份的谜团,顺手还救下了女主。
而且这一切都是在脑袋里有一块弹片的情况下做完的。
这已经不能用手撕鬼子形容了,他就算是祖国人干完这一套业务也得掉层皮。
早在2013年,广电就发布了整改过度娱乐化抗日神剧的通知,撤档了相当多已经过审或还没过审的神剧,咱们熟悉的“手撕鬼子”“包子雷”“枪斗术”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但确实让人万万没想到,在遥远的5202年竟还能有如此摩擦观众智商的剧本出现。
从主角到配角,从场内到场外,从导演到编剧,无一例外都透露着一种清澈的愚蠢。
为塑造“美女反派”这一标签,特意安排 女军官,殊不知二战时 女性连军营都不能进。
为凸显女主“傲娇公主”的个性,安排她拿枪指自己的上级,这事儿让戴笠知道棺材板都要气翻起来。
道具更是神中神,1940年竟然出现了现代才有的弹簧塑料伞,编剧是不是以为去旧货市场买点没人要的老物件就能当道具用了。
剧情更是毫无逻辑,随便扔出来的煤油灯就能当汽油弹用,每次剧情进入瓶颈就以一段回忆强行推动剧情。
网传本剧制作成本三亿,但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与几万投资的互联网短剧差别不大。
反正内核都是“歪嘴龙王”式的反杀爽感。
真就把观众当 人整呗?
与其看一集四十分钟的裹脚布,不如点开一个免费短剧,开启二倍速,完全抛开脑子,享受纯粹的快乐。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