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内地著名女导演刘苗苗:用电影架起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

admin2025-06-18  9

6月15日,中国内地著名女导演刘苗苗参加完巴黎中国电影节后,接受了《世界华人侨讯》杂志社执行总编、《中国新闻日报社》编导记者黄申萍先生专访。

刘苗苗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女性代表,其作品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乡土视角在国际影坛屡获认可,尤其在巴黎中国电影节等国际平台上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刘苗苗以“真诚、质朴、深情”为创作信条,借宁夏回族故事传递人类共通情感,其国际奖项与巴黎电影节的持续参与,不仅拓展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全球表达空间,更重塑了世界对中国多元文化的认知。从西海固到塞纳河,她的镜头始终是连接乡土中国与世界的诗意纽带。

以下是黄申萍执行总编对刘苗苗艺术成就与国际贡献的专访内容详细梳理:

黄总编:刘导,您好!很高兴经巴黎华星艺术团团长黄曼丽女士介绍与您相识。首先祝贺您的新作《带彩球的帐篷》在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亮相并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小成本故事片奖、最佳儿童演员奖、 最佳青年女演员奖四个奖项。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导演,您多次携作品参加国际电影节并获奖,能否分享一下这次在巴黎的体验?

刘苗苗:谢谢黄总编的采访!这次巴黎中国电影节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不仅因为今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和中国电影120周年,更因为电影节以“文学改编”为主题,而《带彩球的帐篷》正是改编自石舒清的小说《花开时节》。巴黎是电影的诞生地,能在这里放映我的作品,并与法国观众交流,是一种荣幸。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尽管法国当时正经历全国大罢工,交通瘫痪,但仍有不少观众步行十几公里赶来观影,这种对电影的热爱让我深受触动。

黄总编:您的电影《红花绿叶》曾获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在2019年巴黎中国电影节还获得“电影节特别奖”,当时高醇芳主席称赞它是“美的象征”。您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在海外受到的认可?

刘苗苗:其实《红花绿叶》在法国的放映经历很特别。当时巴黎地铁停运,街上几乎没有行人,但观众们还是克服困难来到影院。一位84岁的法国退休教授观影后说,这部电影让他看到了 包办婚姻中情感的细腻发展,这种共鸣让我意识到,电影可以跨越文化差异,触及人类共同的情感。海外观众的反馈让我更加坚定,真诚的、扎根于本土的故事,反而更容易被世界接受。

黄总编:您是中国最著名的回族女导演之一,作品如《红花绿叶》、《带彩球的帐篷》都聚焦西北回族生活。在呈现少数民族文化时,您如何平衡真实性与艺术表达?

刘苗苗:我出生在宁夏银川,对西海固这片土地有深厚感情。在拍摄《红花绿叶》时,我们全部启用回族非职业演员,甚至很多是亲友出演,因为他们的生活状态、语言习惯本身就是最真实的表达。我不希望刻意强调宗教符号,而是通过日常细节展现人物的情感与尊严。比如《红花绿叶》中,古柏和阿西燕的婚姻虽然是包办的,但影片的重点不是批判习俗,而是展现他们如何在相处中建立信任。

黄总编:您的电影成本往往不高,我听说《红花绿叶》仅花费300万人民币、27天拍完,却屡获国际奖项。您如何看待中小成本艺术电影的国际传播?

刘苗苗:电影的价值不在于投资大小,而在于是否真诚。低成本反而逼着我们去思考如何用最精简的方式讲好故事。《红花绿叶》在印度Diorama电影节获奖时,评委会主席是伊朗新浪潮导演Dariush Mehrjui先生,他特别欣赏影片中的人道主义关怀。这说明,只要故事打动人,再小的制作也能被世界看见。

黄总编:您曾提到自己经历过26年未拍电影的“至暗时刻”,是什么让您最终回归导演身份?

刘苗苗:那段时间我深受疾病困扰,甚至无法正常阅读。是西海固作家石舒清的小说让我重新找到力量。他的文字里有这片土地的坚韧与深情,让我意识到,电影是我的宿命。后来拍《红花绿叶》时,我甚至停药强忍痛苦,因为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黄总编:您如何看待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未来还会继续聚焦少数民族题材吗?

刘苗苗:中国电影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少数民族题材恰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比如《带彩球的帐篷》讲述了一个养蜂人和回族姑娘的微妙情感,这种故事在商业片里很少见,但它的诗意和真实性能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多元文化。我希望未来能继续用电影搭建桥梁,让更多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的土地与人。

黄总编:《世界华人侨讯》杂志社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欧洲编辑部位于法国巴黎,在全球55个国家有代表处和记者站,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海外华人华侨华商好声音。您有什么话要通过我们杂志向海外侨胞表达吗?

刘苗苗:感谢全球华人华侨对中国电影人的关心关爱,感谢大家支持中国电影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祝福大家幸福安康,事业发达。我们海内外中国人一起努力,为中华文化扬帆出海助力赋能。

黄总编:感谢您接受采访,期待您未来的作品继续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也欢迎您再次来巴黎做客!

刘苗苗:谢谢!电影无国界,我会继续用镜头讲述那些值得被看见的故事。

刘苗苗简介

刘苗苗出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固原,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分配到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1985年,独立执导个人首部电影《远洋轶事》。1987年,执导剧情电影《马蹄声碎》,入选第11届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特别展映。1992年,执导的剧情电影《杂嘴子》荣获第50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国会议长金奖。1993年,担任宁夏电影制片厂厂长。1994年,执导的家庭电影《家丑》荣获第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2004-2008年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影视 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师。2018年,执导的爱情片《红花绿叶》荣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第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单元最受欢迎影片。2022年,执导电影《何叔衡》入选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国产优秀影片。2023年,《带彩球的帐篷》入围第7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这部影片,她再次把镜头对向西北部地区,平实而真挚地展现了这片她所热爱的家乡土地和村民们。新作《带彩球的帐篷》在2025年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亮相,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小成本故事片奖、最佳儿童演员奖、 最佳青年女演员奖四个奖项。

《世界华人侨讯》杂志社

主办:美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协办:欧洲国际人才交流协会

法中经济交流促进会

▲▲▲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zunli8.com/entertainment/1750190435a18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