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啸天
来了,来了,香港动作片系列来了!!!
知道大家都急着想看成龙的《A计划》。
但是,还得等等。
一来呢,因为我们不是职业写手,而是见缝插针的业余人士。尤其是写成了的大公,你以为他是作家,其实他是一名企业家,手底下管着大几百名员工,而且还是从事电感线圈生产的工业企业,管理之外还要联系产业上下游,很忙的,真心写了那么快。他很多作品,都是趁出差的间隙,在火车上码出来的。哪天你在火车上看到别人都在刷短视频,却有一个胖老板在捧着pad疯狂码字,那有可能就是他了,请不要打扰他,让他好好码。当然了,你如果送他一罐无糖可乐,那就再好不过,这里先行谢过。所以,大家要谅解下,理解万岁。
二来呢,我们盘的是香港动作片史,不是成龙电影史,在《师弟出马》与《A计划》这两部时间上紧紧相连但风格上截然相反的电影中间,香港动作片的格局正在快速蜕变。刘家良那边,从被人跟风也到了要跟风成龙的地步,他手上还有《少林搭棚大师》《长辈》《武馆》几部重要作品需要说。洪金宝那边呢,在他下力气推出《林世荣》却没能取得想象中的成功之后,也马上改换战略,推出了灵幻系列、五福星系列,以及后来的快餐车系列,都对香港电影的格局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不让成龙专美。
所以,在《A计划》之前,必须要聊聊刘家良、洪金宝,还有快速崛起的“新艺城”,它们一起将1980年代香港动作片推向了巅峰。
再等等哦。
大公已经在写了,部分文章已经在后台开始编辑了,不日即可见稿了。
在这之前,我先为大家来盘一下袁和平与元奎,这是两位香港动作片幕后的顶尖高手。也值得来好好说道说道。
下面,先上场的,就是袁和平。
江湖人称“袁八爷”的袁和平,他更为人所知的诨名是“天下第一武指”。
作为导演,袁和平执导过《蛇形刁手》《醉拳》《霍元甲》《奇门遁甲》《笑太极》《太极张三丰》《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苏乞儿》等片。
作为武术指导,他手中从《鹰爪铁布衫》到《醉拳》,再到《黄飞鸿》系列,还有《精武英雄》《黑侠》,乃至《功夫》《一代宗师》《叶问》等经典香港动作片。
更走出香港,打入好莱坞,担任《黑客帝国》《杀死比尔》两大系列的动作指导,还包括《卧虎藏龙》《功夫之王》等片,彻底让中国功夫征服了全世界。
此外,袁和平还在电视剧领域颇有斩获,央视98版《水浒传》,以及《太极宗师》《小李飞刀》等电视剧也出自他之手。
单论香港电影,洪金宝、成龙、刘家良等人取得的成绩远超袁和平。但是,作为班底,刘家良因为抱残守缺,早早退出竞争,而袁家班、洪家班、成家班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展开了激斗竞争。三方你来我往,热闹非常,袁洪成不但在题材上较劲,在动作设计上更是拼了命,洪家班设计了一个新的高难度动作,袁家班便要想出一个更难的,成家班就会弄出一个不要命的。这边从三楼跳下来撞一辆车,那边就要从五楼跳下来撞上一辆车然后再反弹到另一辆飞来的车上……
那十余年洪金宝、成龙两兄弟有充足的财力人力支撑,袁家班明显处于下风。可是,袁和平成功杀入了好莱坞,实现了弯道超车,《黑客帝国》《杀死比尔》《卧虎藏龙》这样的经典,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就不是任谁都能取得的成就。洪金宝自不必说,远远不如,成龙也是只火了自己,成家班也不行。只有袁八爷,坐实了“天下第一武指”的称号,名不虚传。
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袁和平能够成为“天下第一武指”,也不是那么顺遂,不是轻易达成的。甚至,还属于一点小意外。
尤其是,袁和平的早年故事,更是让他中年取得的成就显得尤为不易。
因为,袁和平,曾经是那个被放弃的人。没有人能够想到会是他,能够天下第一。
而这一切,又得从他的父亲袁小田说起。
袁和平作为武术指导,根正苗红,因为他爹袁小田就是中国正宗第一代武术指导。
时间需要回到100年前。
1925年6月,浙江镇海人邵醉翁,联合二弟邵邨人,三弟邵仁枚,六弟邵逸夫,在上海组建了天一电影公司。组建当年,拍摄了三部电影,先后是《立地成佛》《女侠李飞飞》《忠孝节义》,一炮而红,赚了大钱,天一公司在大上海站稳了脚跟。
这其中的第二部,《女侠李飞飞》,就是中国电影史的第一部动作片,主演是粉菊花。作为第一代打女,粉菊花当时在上海滩也是赫赫有名。不过,大家更熟悉的是她的徒弟们,包括钱月笙、林正英、董玮、萧芳芳、陈宝珠、罗家英、孟海、惠天赐、尊龙等人。
天一公司拍摄动作大火,掀起了一股风潮,自然会有人跟进。这其中,有位粤剧大佬薛觉先,从广州北上上海后,也想创下一片天地。
1932年,薛觉先开始在上海唱戏兼拍片。身为南方人,他清楚地意识到南派粤剧,在北方吃不开,动作戏就不行,要想打开市场,必须要对粤剧进行改革。因此,他聘请了来自北京的京剧武丑袁小田,加入了自己的团队,既改造粤剧,也担任薛氏电影的动作指导。袁小田参与的首部影片是《关东大侠》,担任著名女影星邬丽珠的替身。
注意,薛觉先要的是袁小田北派京剧里的动作,而且是大武生的动作戏,因为薛佬倌本身就是武生,他改革粤剧,就是要往里注入北派动作戏“大开大合、舒展大方”的元素,毕竟粤剧的动作显得小家子气,动作上挥洒不开。袁小田,身为武丑,对于北方武术也甚为精通,擅长一板一眼的动作。
还有,薛觉先属于南人北上,广东人混在上海滩十里洋场,也没有自己的势力,总是受到青红帮弟子的滋扰,为了自身安全,他又从南方雇了一名洪拳高手,当做自己的保镖,这人名叫刘湛。他是刘家良的父亲。
为了物尽其用,刘湛不仅做保镖,在薛觉先拍电影的时候,身为洪拳高手的刘湛也会直接参与其中,与袁小田做搭档,参与设计动作。
不过,薛觉先终究没有在上海滩混得开。加上 侵略上海,薛佬倌就于1937年返回了广州,并南下香港,但不再拍电影,而是继续他的粤剧生涯。
基于合作关系,袁小田、刘湛也相跟着南下,进入香港。
回到南方,那里是薛觉先的地盘,他很吃得开,保镖就不必再聘请高手了。还有,不再拍电影的话,袁小田的京剧在南方市场也吃不开,他对薛觉先的作用就变小了。但是,饭总是要吃的。就这样,袁刘就脱离了薛觉先,轧进了电影圈。刚刚好,他们在上海时拍摄电影经验正能用得上。
要知道,那时候的香港电影还处于草创期,上海可是世界级的大都市,身为上海来的人,袁小田、刘湛的经验很吃得开,何况他们的北派动作也颇为不俗,很扎眼,很适合需求。
香港真正繁荣起来是1970年代的事,在早年间,尤其是建国前,香港人都要仰慕上海人。支撑起香港电影早期发展的人,也都是从上海南下的那一批,从老板一级的邵逸夫、邹文怀,到导演一级的李翰祥、岳枫、胡金铨、张彻等,乃至于中间阶层的摄影、编剧、灯光师都是上海人。前文已经写过,在香港电影早期,上海帮拥有很高的地位,阶层分明,只会讲粤语的本港人反而备受歧视。吴思远就因为自己会讲上海话,因而在片场获得了一干大佬的青睐,得以脱颖而出。至于港味,是到了许冠文兄弟崛起后才开始成长起来的,那就已经是1970年代的事了。
从上海来的袁小田与刘湛,进入香港电影,属于降维打击。于是,他们顺利地与导演胡鹏、老馆关德兴接上了头,与华语顶级IP黄飞鸿成功嫁接在了一起,组成了黄金搭档。关德兴版黄飞鸿一拍就是70余部,大获成功,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这其中,袁小田的北派动作与刘湛的真功夫大显身手,相得益彰。
何况,刘湛是“猪肉条”林世荣的徒弟、黄飞鸿的徒孙,他也很有兴趣拍摄自家师爷的戏。刘湛还饰演了自己的师傅林世荣。
袁小田、刘湛,也因此成为了香港动作片领域第一代动作设计的扛把子。
袁小田的儿子袁和平,刘湛的儿子刘家良也分别得到了自己父亲的真传,成为后世里的超高手。
袁和平,出生于1945年8月28日,那时候恰逢 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多年抗战终于迎来了和平,才半个月不到。于是,袁小田就为这个新生儿起了那么个名字。
袁和平是袁家七个子女中的第二个,上面有个姐姐叫袁素娥。下面还有袁祥仁(老三)、袁信义(老四)、袁日初(老六)、袁龙驹(老七),外加袁小田的侄儿、袁和平的堂弟袁振洋,构成了“袁家班”的核心成员。只有五妹不是圈内人。
大姐袁素娥也不是常人,她是太极大师麦宝婵的徒弟。而麦宝婵有个儿子,叫甄子丹。嗯,正是袁素娥,将自己的小师弟介绍给了自己的弟弟。所以,甄子丹是不折不扣的袁家班成员,受到过袁和平的力捧。这里面,有不少故事,比如袁日初与甄子丹的番位之争等,下面会细讲的。
袁和平从小跟随父亲袁小田接受中国武术的熏陶,5岁时便已经开始在父亲的园子里练习扎马步、翻滚、倒立。不过,他却是众位兄弟当中最“笨”的一个。当弟弟们都已经将套路烂熟于心的时候,他却还在慢慢琢磨其中的一招半式。
那个时候,小孩子习武时害怕辛苦肯定会有偷懒,所以师傅和弟子之间都会签有“生死状”,代表孩子的一切事情听由师傅决定。而武行师傅大都会非常严厉,教育不听话的弟子,极少有不动手的。但袁小田恰恰是一位从不会动手打人的师傅。
所以,袁和平小时候并没有多少压力,但是功夫也学就学的稀里哗啦,不算怎样。他最喜欢的其实是读书,并不是习武。当时,谁也没有料到最后袁和平竟然是兄弟们之中最成功的那一个。
再加上袁和平身材瘦弱,缺乏抗击打能力,加上他习武时懒懒散散,以至于在老爷子袁小田眼里,这个老大不太争气,对他相当失望,对他非常头疼。
袁小田不怎么动手打人,是他自己性格好,不代表他不想儿子不被打。不打不成器,是那个时代教育子女的基本观念,大家都认可。他舍不得打,但为了成才,别人动手打,他也是乐于接受的。
正好,同样是北方京剧武生南下的于占元在香港开设了“中国戏剧研究学院”,正在招生。袁小田与于占元是同行兼好友,于是就将袁和平及袁祥仁送到了于占元那里,让他来管束。
其实,这于占元作为京剧演员,顶多只是二流,没啥名气,他开办戏剧学校,靠自己压根就办不起来。首先,主要是靠女儿于素秋。于素秋在早期香港粤语电影中有一席之地,曾和七位著名的粤剧演员余丽珍、邓碧云、吴君丽、南红、林凤和罗艳卿结义金兰,号称“八牡丹”,她是当中的“黑牡丹”。她还和当时有“银坛铁汉”之称的曹达华配合无间,被公认为最合衬的“银幕情侣”。主演的作品有《五虎断魂枪》《关东三女侠》《仙鹤神针》《火烧红莲寺》《一丈青扈三娘》等。
当于占元想要开办戏剧学校时,于素秋的老板、华南电影厂厂长洪仲豪基于对于于素秋的赏识,资助了于占元一笔资金,将学校办了起来。后来,洪仲豪还出于信赖,将自己的孙子送进了于占元的学校接受训练。这孙子,就是洪金宝。
只有于素秋与洪仲豪的支持还不够,最初的招生,也得靠朋友帮衬。毕竟,洪仲豪只提供资金,不管招生与运营。
这种情况下,袁和平、袁祥仁作为“托儿”,被进入“中国戏剧研究学院”。所谓是托,就是在那里学习是做做样子,目的是吸引更多学员。其他人想来学习,一看已经有学徒了,不像骗子,才肯将自己孩子交给于占元。元奎就是这么来的,单身妈妈养不起他,来考察了一番,觉得这里还算正规,就放心地将他留在了这里,这个故事等元奎篇时再细聊。
因为是托,又是带艺投师,袁氏兄弟跟其他人也就有所不同,不用签所谓的“生死约”,而且学习周期也相对较短。当然,有些规矩还是要随着学校走,比如袁和平也有元字辈的名号,叫元庆。
后来,洪金宝在接受采访中,也印证了这个说法,表示袁家兄弟本就是带着手艺投师,算是玩票,跟自己签“生死约”在学校学戏有很大的不同。也因此,洪金宝这些弟子们,在师傅面前经常挨揍。而袁氏兄弟就省了很多。
不过,袁和平总是偷奸耍滑,在习武上不那么上心,在严厉的于占元那里也讨不到便宜。洪金宝、成龙都是被打大的,袁和平也逃不了,该挨打时照样被打。不过,这也促使了他早日离校。“七小福”里是没有袁和平的。
因为袁和平在于占元那里学习时间较短,只有一年多一点,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袁和平也是洪金宝、成龙的师兄。而且,当成龙入班时,袁和平已经离校了,他们并没有交集。洪金宝倒是有的,袁和平是他的大大师兄,也是在袁和平离开后,洪金宝才正式成为了大师兄。
在袁小田的眼里,对袁和平更多的是失望。这孩子,实在是太不让人省心了。在自己手下,就没有学好,到了于占元那里,也没有学好,差不多算是废了。
所以,当袁小田于1970年传授衣钵时,放弃了长子袁和平,而是选择了勤勉本分的大弟子唐佳,作为传承人。
刘湛那边,就选了自己的儿子刘家良接了班。
唐佳、刘家良也组成了袁小田、刘湛之后的第二代香港动作指导的铁交椅,成为了张彻的御用动作指导。
袁和平入行时间一点都不晚。1962年,17岁的他就参与了电影《白蛇传》的拍摄。不过,这部岳枫执导的邵氏粤剧电影,已经是主演赵雷、林黛电影生涯的末期,岁月的痕迹已经长在了他们的脸上,表现并不算好。电影的影响有限。
自之后的数年中,袁和平的发展都没有成色。
1960年代的袁小田,依旧老当益壮。由他担任武术指导的《如来神掌》,风靡香港及东南亚。他在英国影片《北京五十五日》中担任角色,并指导影片中的武打场面,也使得他成为最早参与国外影片演出的香港电影人,随后还演出过十多部国际影片。
袁和平的师兄唐佳在1966年上映的影片《云海玉弓缘》中担任武术指导,一举成名。随后随着《独臂刀》《大刺客》《金燕子》的爆火,进而成为了香港电影的顶流。
袁和平的师弟洪金宝也因参与《大醉侠》的拍摄而崭露头角看,并一步一个脚印,带着一帮师弟们积累了名气。
甚至,袁和平的弟弟袁祥仁,成名都比哥哥要早。早在混迹武行时代,他就已经是替身明星,而60年代末他开始挂名武术指导,比袁和平上位要早上好几年。当时袁祥仁跟着大师兄唐佳,做过张彻《保镖》、《报仇》、《游侠儿》等片的武指,到了70年代,他在邵氏已经小有名气。
袁和平呢,因为他的身板瘦弱,身手缺乏力量,也不扛打,在硬桥硬马为主的武行里,没有太多用武之地。晚年大火的袁小田,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资源。
所以,尽管是跟着师哥唐佳混,但是大多时候袁和平只是在剧组里“吃干饭”,等于是混吃的。只是因为父亲有名气,师哥也正当红,别人也拿他没有办法,好歹算是有晚饭吃。
直到1970年,在父亲正式隐退的那一年,入行8年的袁和平才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他就是吴思远。
那时候,吴思远离开邵氏,一心想要单干。
作为独立制片人,吴思远也没什么钱,所以他拍片只能花小钱干大事。
现在我们知道,吴思远大获成功,在独立制片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被誉为“香港电影教父”,与大佬邵逸夫、邹文怀齐名。
但是,当初谁也不知道他会成功,所获得的资源也不多。最初的班底都是凑来的。便宜,是最基本的选项。袁和平,就符合这一点。
吴思远独立制作的第一部作品,是《疯狂杀手》。作品不太成功,身为导演的吴思远甚至失去了剪辑权。但是,对于袁和平来说,这是他正式担任武术指导,挑大梁的第一部作品,他的付出,设计的动作,还是给香港电影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年,袁和平25岁。
吴思远之所以选择他,一来是他便宜,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吴思远发现袁和平肯动脑子,思维很开阔,是一个被埋没的人才。
当吴思远还在邵氏片场当场记与副导演的时候,就与袁和平很熟了。在片场,吴思远发现袁和平非常喜欢读书,在片场只要闲着,马上就拿起书来读,对于各种武侠小说门清,对于各种武术门类也如数家珍,脑子非常活,迥异于其他武行。
吴思远看人的眼光还是非常准的,经他之手,火起来的人有陈星、陈观泰、梁小龙、仓田保昭、刘忠良、黄正利、成龙、袁和平、元奎、李元霸、石天、徐克、吴宇森、程小东、林岭东、刘德华、周星驰、吴京等人,眼光毒辣,认人稳准狠,一捧一个准,无一失手,无一不火。
处女作《疯狂杀手》因为受到太多牵制,没有火起来,吴思远的第二部作品《荡寇滩》彻底大爆,不仅捧红了主演陈星、陈观泰,而且让武术设计袁和平打出了名堂。
由于吴思远是独立制片,一年出品的影片只能有两三部,但是作为武术指导,远可以接更多的片约。
袁和平因为已经打出了名气,于是在吴思远之外,也接了其他的电影,像楚原自编自导的《壁虎》《小杂种》,申江执导的《盗兵符》,李修贤早期电影《江湖行》,吴宇森早期作品《除霸》,午马执导的《狼狈为奸》,鲍学礼执导的《太极拳》,华山执导的《江湖子弟》,这些片的动作指导都是他。
旺盛的创作力,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了不错的动作,让袁和平迅速打出了名气,在香港动作设计领域有了一席之地。尽管与张彻的御用唐佳、刘家良组合,胡金铨的御用韩英杰团队,以及冉冉升起的洪金宝团队比起来,存在差距,但也不容小视了。
时间到了1977年,袁和平与铁搭档吴思远合作的《鹰爪铁布衫》,更是为他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是在拍摄《鹰爪铁布衫》的过程中,多年的铁搭档、思远影业的老板吴思远开始游说袁和平,希望他能够转型做导演。袁和平原本不太自信,没有野心去自己主导一部电影,但架不住吴思远再三说服。终于,答应了。
然后,就有了石破天惊的《蛇形刁手》与《醉拳》。
一个时代降临了。
主演成龙火了,导演袁和平火了,甚至连饰演配角的袁小田、黄正利都火了。当然,身为老板的吴思远也火上加火。
从此,袁和平正式从幕后走上了香港电影的前台。香港动作电影因为他,多了新的选择。
没有吴思远,就没有袁和平。
前面说过,在吴思远找上门之前,袁和平还没有自己的弟弟们吃得好,袁祥仁早就跟着张彻、程刚楚原等大导演合作了,身为老大的袁和平却一直在飘着,没有什么存在感。
连李翰祥在自己写的《三十年从头细说》一书里都曾调侃袁和平,说“吴思远没找他当导演前,还在《猩猩王》里当过大猩猩呢!”。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涉及到了袁和平从头至今,唯一主演过的一部影片,那就1977年的影片《猩猩王》,由何梦华执导,倪匡编剧,李修贤主演。
袁和平究竟是如何演的?李翰祥为何调侃他?
具体故事,咱们明天再说。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