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刊| 总第3999期
6月13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网络剧《借命而生》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
会上,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处长谢友倩表示,《借命而生》作为一部现实题材悬疑剧,以独特的叙事视角,精湛的制作水准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不仅成功实现题材创新与艺术形态的双重突破,而且引发关于命运、正义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负责人安宁表示,该剧人物的丰满、人性的复杂,加之时空的凝练与故事的浓缩,使剧集突破传统警匪之间的正邪对抗,深度剖析人性,立体展现生活空间,很多情节给观众带来“惊鸿一瞥”的心灵震撼。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本剧总制片人戴莹表示,该剧从传统悬疑剧的破案逻辑走向命运叙事,从破案到破命,不再追寻谁是凶手,命运本身成为最大的谜团。
剧中具有现实张力和真实感的人物群像构成了剧集的情感基底,也构成了能够被观众广泛共鸣的基础,让观众重新认识“命运”的分量。
本剧导演、编剧陆川坦言,初读原著时感觉真正被“点燃”,并立刻决定将其拍出来,希望通过镜头替普通人诉说对生命、对生活的内心感受。
他表示,一部作品不仅要引发当下共鸣,更应成为记录时代的影像载体,因此在创作中始终致力于保留原著情感内核与时代质感,以电影化叙事手法实现艺术突破。
复星东仑影业创始合伙人,本剧联合出品人、总制片人董端端表示,该剧开发历程充满挑战,创作团队在策划、推翻与重建的反复中坚守创作初心,捕捉到了故事中时代洪流下命运交织的主题价值。而时代纵深感的悬疑叙事,让类型剧承载更多人性思考,也为整部剧的创作奠定了根基。
本剧小说原作者石一枫用“欣慰”来形容这次影视化改编,一是欣慰自己的作品能够激起其他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二是这部小说的特点就是“案件为表、时代为里”。在剧集改编和拍摄的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创作者达成高度共识,这种成功的转化也为自己后续创作提供动力。
本剧“刘广才”饰演者张晶伟表示,此次塑造的反面角色是一次新的表演尝试,在导演的指导下,更加看到这个人物背后的时代性、社会性,而不仅是展现其凶恶狡诈的嘴脸。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京盛表示,《借命而生》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悬疑涉案剧的类型突破,选择社会生活角度来表述案件,让悬疑涉案剧有更深的社会内涵、人性内涵,也引起观众更多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借命而生》中主角杜湘东的执着信念,是影视作品带给观众的精神力量,“敢于直面人生中的阴影,并且勇敢地跨越它”。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 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戏文系主任李胜利,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等专家,也对该剧的“封闭空间”美学特点、“迷雾”“大坝”等意向化的符号内涵,以及类型突破、思想深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该剧超越传统正邪对立的爽感叙事,转而深入挖掘“借命而生”的深层真相,聚焦人性与时代的深度探讨,引发了对罪罚与宿命的反思。《借命而生》成功实现悬疑涉案剧的类型突破,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意蕴。
研讨会最后,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作结束语。他表示,《借命而生》不光是推理解密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有时代下的思考。除此之外,该剧的镜头语言也值得整个电视剧行业借鉴。
网络剧《借命而生》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心怀正义的警察杜湘东为寻找真相,携手战友,历经20年,最终抓获幕后真凶的故事。该剧于4月18日起在CCTV-8播出,爱奇艺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