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刊| 总第4138期
和家人一起看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红石榴餐厅》时,忽然生出岁月流转的感慨。
多年来,我们一起追的央视剧,常常以反映时代变迁为主题,多围绕个人奋斗路上的起伏、生活的酸甜苦辣展开,质朴中也透着真切的时代印记。
眼下,《红石榴餐厅》则以生活流的叙事,既完成了对 题材的轻盈破题,也呼应了当下人们对“内心平和”和“精神满足”的追求。
更直观一些,就是至善、宽厚、优雅、快乐。这本是一位学者对孔子生命情调的评价,却与这部剧的精神气质极为契合。
难得的是,它从人物身上的这四种品质出发,点明了“红石榴餐厅”的立身之本和翻身之路,也写活了 那片土地所蕴藏的温暖底色与辽阔胸襟。
至善宽厚的温情治愈
以“红石榴餐厅”为题,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千百年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的地方,地理复杂、人文神秘,只有在南来北往中,才能慢慢看清它的地域性格和民族符号。
红石榴餐厅是不二之选。这里孕育了超越血缘的亲情,也缔结着跨越文化隔阂的情谊,食物这一生命之需结成了最好的交流纽带,让不同的故事在此交汇,也为 各色美食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展示平台。
更妙的是,红石榴餐厅里还有一个永远预留的免费餐位,正应了门外牌子上写的那句“如果你正经历困难,请停一停,吃一份免费的阿依夏抓饭吧”,又映照了剧中那句朴实的台词——“进了红石榴,都是一家人”。
这个免费餐位,曾帮助困境中的木拉提,也为餐厅招揽了一位最忠心的大厨。它吸引了美食家安东(涂松岩 饰)的目光,为餐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它还帮助曾受阿依夏匿名资助的女孩玛依拉找到了归家之路,让早年失去亲人的阿依夏不断“添丁进口”,体味亲情的温暖。
这正是阿依夏,也是红石榴餐厅的至善、宽厚。它不是那种不言自明的天悯与人怜,更像是当地社会文化和民族心态的一种传承。
即便阿依夏的丈夫曾因公殉职,自己的家庭承受了天大的变故,这种至善宽厚的心态在过去几十年间也不曾淡化、消亡。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明亮(白宇帆 饰)是阿依夏的养子,几乎继承了她全部的精神财富。
这也正是人物塑造的关键一步。理解了它,你就不难理解为何身为青年画家的他得知养母患癌后,毫不犹豫放弃了去国外深造的机会;更能体会到为何在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家庭中,他能迅速成为众人拥护的主心骨......
同样的至善宽厚,也体现在以救助野生动物为毕生事业的古丽娜尔(加奈那 饰)、胡月(王和 饰),扎根戈壁滩为祖国电力事业奉献自我的李广天(刘芮麟 饰)等人身上。
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阿依夏到明亮再到与餐厅有关的每一个人,彼此相知,互为依靠,将红石榴餐厅打造成了一片珍贵的精神绿洲,也让剧集超越了地域的边界,流入了每位观众的心田。
优雅快乐的爱情共鸣
家中长辈最爱看的其实是养母阿依夏的戏份,她那种仿佛可以包容一切的品质与历经沧桑的人生阅历,总能引发他们的共鸣。
但《红石榴餐厅》其实还是一部爱情剧,而且是一部对当代青年有着微观洞察和细腻表达的爱情剧。
爱情恐怕是世间最难以捉摸的一种关系,总能触及到人身上那根最纤细敏感的神经,哪怕对方只是一丝丝的情绪变化,都能让身处其中的主角浮想联翩,这正是文艺作品中关于爱情戏的惯常写法。
问题是,现在的爱情戏,还能如此写吗?
放到青春剧里,这样的写法或许仍不过时,但如果是两个三观成熟的青年人这样谈恋爱,恐怕就很难让人共情了。
《红石榴餐厅》里最重头的一段爱情戏,发生在明亮和古丽娜尔之间,这段关系给人最大的感受正是那两个关键词:优雅、快乐。
它深入体察如今青年对待爱情的隐秘心理,尝试呈现那种后知后觉的纠结和尊重彼此的体面;它不在表面高喊男女双强、双向奔赴的口号,而是自然表达那种默契感满满的快乐。
写明亮,它不依赖霸总风和精英范,而用送千斤顶,亲手做“雪花凉”这样的细节彰显魅力和安全感;写古丽娜尔,它不突出走路带风的气场和降维打击的职场能力,更不刻意地使用“独身主义”展现她是人间清醒。
明亮向古丽娜尔表白时,她用一句“我挺喜欢我现在的生活的……但我也喜欢你们一家,一大家子一起承担一起分享。我也想感受你的感受,幸运你的幸运。”回应。这,正是优雅、快乐含义的最佳体现。
其实,不只是明亮和古丽娜尔,胡月虽一度因为隐瞒和李广天的恋情,惹得家里鸡飞狗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充满了不足为外人道的理解、尊重与包容。哪怕是不速之客徐来,在追求古丽娜尔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心有所属,确定无法战胜对手后,也体面地选择了祝福。
没有那么多不能宣之于口的算计,没有那么多伤春悲秋的矫情,也没有那么多死缠烂打的聒噪......这里的每一段爱情都算不得奇情,但流动着对青年人的情感处境和爱情观重建的思考,给予着观众优雅快乐的自洽引导。
正因如此,我不认为这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爱情戏是剧情的点缀,现实中那么多情感受挫的人都将边疆视为自己的逃离和疗愈之地,一定是因为这片土地有某种清爽洁净的滋养力,催化了人们心态的豁达,而《红石榴餐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
心向往之的精神归属
不知为何,我从未去过 ,却对《红石榴餐厅》的种种充满了亲切感。可能是缘于那份香喷喷的抓饭,或是那道精益求精的羊肚菌炒羊肉,又或是那杯让人过目难忘的雪花凉……这些食物不仅刺激着观众的味蕾,更在短时间内,拉近了我们与 的距离。
这正是《红石榴餐厅》另一大动人之处,它没有拍成一部文旅宣传风格的 旅游指南,而是通过一餐一饭,一人一事,带领观众走进 的真实生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这里没有华丽的宣传口号,没有刻意的观光营销,但正是通过对人、情、食的细腻呈现,让观众对 不仅“可观可看”,更“可亲可感”,让这片辽阔的土地不再神秘遥远,而是变成了我们触手可及的家园。
从乌鲁木齐的红石榴餐厅向四周延伸,明亮成为了观众的“精神代玩”,带我们去领略了阿尔金山的壮美,品尝了昌吉奇台县的羊肚菌汤面,重回了阿勒泰草原……
跟随古丽娜尔,我们看到了每一寸土地上正不断孕育的生命和 扎实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甚至是一棵常见的石榴树,都极具生命力。
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人与人、族群与族群之间也可共情共振。明亮是生于 的汉族人,阿依夏是一位维吾尔族母亲,李广天是扎根边疆的山东人,安东是来到他乡的冒险客,不论哪个民族,来自何方,只要“进了红石榴,都是一家人”。
这便是“红石榴餐厅”的另一层含义了,它是剧中人的家,也是 的一种文化符号,是民族和谐团结的象征。
有意思的是,随着剧集的热播,现实中位于乌鲁木齐水磨沟区温泉西北路的“红石榴餐厅”临时拍摄布景地,已被当地有关部门紧急加固与系统性修缮,成为了一个集场景打卡、特色餐饮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空间,并在11月1日12时向公众开放试营业。
一部剧,就激活了多个文旅项目;一家红石榴餐厅,就让想象中的 越来越清晰。那里有我们期盼的生命情调——至善、宽厚、优雅、快乐,有机会总要去看一看。第一站,便从红石榴餐厅开始吧。
【文/许心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