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蟠桃哥”谁不认识?
从话剧小童星的舞台到新闻联播的演播厅。
45岁的潘涛这一路走来可真是不容易。
播报新闻时字正腔圆、沉着冷静,看着就特别从容。
可都知道他在荧幕上的风光,却不知道潘涛背后藏着一位这样的女人。
看了潘涛的故事才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娶个贤妻旺三代”!
说起潘涛,大家都知道他是央视新闻联播上的台柱子。
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他小时候就是个实打实的“小童星”。
潘涛生在北京,但从小是在成都长大的,妈妈是搞艺术的,可能是遗传了妈妈的艺术细胞,他从小就对舞台特别感兴趣。
家里还有个哥哥叫潘迅,兄弟俩从小感情就特别铁。
潘涛打小就爱蹲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那时候估计也就几岁的毛头小子,没想到这梦想的种子就这么悄悄发芽了。
6岁那年,他跟着家人从北京回了成都,凭着一口地道又标准的普通话,居然被话剧《西安事变》的剧组选中了!
虽然只是个小角色,没多少台词,但他愣是认认真真演了180多场,每场都不敢马虎。
就这么个小家伙,在舞台上一点不怯场,慢慢就攒下了不少观众缘,谁见了都夸这孩子有出息。
到了高中,潘涛更是厉害,直接当上了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中学生世界》的主持人。
那时候的他,对着话筒侃侃而谈,既锻炼了口才,又积累了主持经验,为后来的职业道路铺了个好底子。
高考结束后,他顺顺利利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二话不说就扎进了电台,专门做新闻类节目主持。
那时候的他,每天早出晚归,琢磨着怎么把新闻播得更生动,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梦想靠近。
1997年,对于潘涛来说非常有纪念意义。
因为他拿下了人生中的一个奖项“第三届金话筒奖广播类铜奖”。
这个奖项说白了,在主持界,金话筒奖就跟影视圈的奥斯卡似的,含金量特别高。
有了这个奖,潘涛相当于拿到了行业的“敲门砖”,之后的事业一路顺风顺水。
别以为潘涛就只会在镜头前正襟危坐播新闻,私下里的他多才多艺。
他经常去参加节目演小品,总能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东方卫视5周年台庆的时候,他还在宣传片里扮演了沙和尚,那造型跟平时严肃的主播形象反差太大了。
当时网友们都被惊喜到“没想到潘涛还有这么搞笑的一面!”
也正是这份真实和鲜活,让更多人喜欢上了他。
老话说得好“妻贤夫安”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一个男人能过得幸福,事业能顺顺利利,背后肯定离不开一个好妻子的支持。
潘涛能有今天的成就,对这话的体会估计比谁都深。
在事业不断上升的同时,潘涛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在家人介绍下,他认识了比自己小十岁的妻子。
妻子毕业于舞蹈学院,在军队文工团工作,那时候的她刚参加工作没多久。
要是继续在艺术道路上走下去,说不定也能闯出一番天地。
可潘涛已经32岁了,双方父母都催着想抱孙子。
一边是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一边是心爱的丈夫,换作谁都会纠结吧?
但潘涛的妻子,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敬佩的决定:
妻子毫不犹豫地,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这种牺牲,真的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做到的。
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在自己喜欢的领域站稳脚跟。
却要为了家庭彻底放弃,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爱啊!
2004年,他们的女儿晨晨出生了,这个小家庭一下子变得更圆满了。
妻子更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家庭上,悉心照顾着丈夫和孩子。
而潘涛也没辜负妻子的付出。
他曾经公开说过,自己和妻子都喜欢番茄牛肉汤。
为此,他还专门总结出了一招独门秘诀,平时没事就经常下厨。
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就足以看出来他对家庭的用心和关爱了。
2016年,对于潘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央视的橄榄枝抛在他面前时,他真是又激动又纠结。
要知道,那年他已经45岁了,而且在上海东方卫视可是“台柱子”。
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那可是铁饭碗啊!
虽话是这么说,但那可是央视啊,那是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的地方,更是潘涛从小的梦想。
要是不去试一把,估计这辈子心里恐怕都得有个疙瘩。
对此,潘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他既渴望在央视这个更大的舞台,又舍不得在上海打拼下来的一切,更担心到北京后会给家庭带来影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潘涛最终还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前往央视。
而他的妻子,虽然心中也是没底,但还是选择支持丈夫的决定。
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一下子打消了潘涛的顾虑。
就这样,45岁的潘涛,带着妻子和女儿,踏上了“中年北漂”的路。
说实话,人到中年,重新换一个城市生活,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初到北京,陌生的城市、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都让潘涛倍感压力。
但妻子始终默默陪伴在他身边,打理好家里的大小事务,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功夫不负有心人,潘涛自己也特别争气。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从《晚间新闻》的节目主播做到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
如今,潘涛在央视的事业蒸蒸日上,早已经成了身经百战的“老主持”了,播报风格也越来越从容成熟。
可以说,他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妻子的默默付出。
潘涛曾说,自己这辈子最幸运的两件事,一是从事了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二是娶到了一位懂他、支持他的好妻子。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娶个贤妻旺三代”啊!
